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21240字。
  2018年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高考模拟考试语文科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魏晋时期,“手帖”是文人之间往来的书信,最初并没有一定具备作为书法范本的功能。因为王羲之手帖书信里字体的漂亮,在他去世后三百年间,这些简短随意的手帖逐渐被保存珍藏,装裱成册页卷轴,转变成练习书写、欣赏书法的范本,“帖”的内涵才从“书信”扩大为习字的书法范本。
  特别是到了唐太宗时代,因为对王羲之书帖的爱好收藏,以中央皇室的力量,搜求南朝文人手帖,把原来散乱各自独立的手帖编辑在一起,刻石摹拓,广为流传,使王羲之和许多南朝手帖,因此成为广大民众学习书写的汉字美学典范,产生《十七帖》一类官方敕定的手帖总集版本,也促使“帖”这一个词汇有了确定书法楷模的意义。
  因为“手帖”意义的改变,原来南朝文人书信的特质消失了。唐代的名帖,像欧阳询的《梦奠帖》、《卜商帖》、《张翰帖》,都已经不是书信性质的文体,连字体也更倾向端正谨严的楷书,魏晋文人行草书法手帖的烂漫洒脱自在都已不复再见。
  欧阳询的书法大家熟悉的多是他的碑拓本,像《九成宫》、《化度寺碑》,已经成为汉字文化圈习字的基础范本,也都是楷书。欧阳询名作,收藏在北京故宫的《张翰帖》、《卜商帖》和辽宁博物馆的《梦奠帖》,其中或有双勾填墨的摹本,但年代都非常早,不会晚过宋代,摹拓很精。《张翰帖》近年北京故宫展出过,卷尾还有宋徽宗赵佶瘦金体的题跋
  王羲之字体的行草风格与他书写的内容有关,因为是写给朋友的段柬、便条,所以率性随意,“行”“草”说的是字体,其实也是说一种书信体的自由。《张翰帖》不是书信,是从《晋书·文苑传》的张翰传记中抄录的文字,是严肃性的史传,因此欧阳询的用笔端正严格到有些拘谨,《张翰帖》一开始介绍张翰“善属文,纵任不拘”,文学好,为人任性不受拘束。下面就是与顾荣的对话,结尾两行是最美的句子“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鲈鱼,遂命驾而归……”一向端正严肃的欧阳询,似乎写到这样的句子,也禁不住笔法飞动飘逸了起来。
  宋微宗曾经评论《张翰帖》,“笔法险劲,猛锐长驱”。高宗也曾经评判过欧阳询的书法“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廷争之风。孤峰崛起,四面削成……”“猛锐长驱”、“四面削成”、“险劲”、“刚劲”都可以从《张翰帖》的用笔看出。
  (摘编自《听蒋勛讲最令他迷恋的历史》)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手帖是文人之间往来的书信,最初不具备书法范本的功能,但到了王羲之时发生了变化。
  B. 帖的内涵之所以由书信扩大到习字的书法范本,是因为手帖在魏晋时期的快速发展。
  C. “帖”具有书法楷模的意义,与《十七贴》一类的官方敕定的手帖总集版本的产生有关。
  D. 欧阳询的书法端正严格,但是《张翰帖》这一书信不仅笔法严谨,而且飞动飘逸。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在论证了“手帖”的意义改变后,指出唐代的名帖已经不具备书信的性质,而且字体和前朝相更倾向端正与严谨。
  B. 文章的第二段阐述了唐皇室对王羲之手帖的爱好收藏与“帖”书法楷模意义之间的关系。
  C. 文章的第三段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式,证明了文体属性的改变对唐代名帖的风格有影响。
  我只欠母亲
  赵鑫珊
  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
  一九五五年八月上旬,我一直在期待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前途未卜。是否能考取,没有把握,虽然自我感觉考得不错。是否能考取第一志愿第一学校,更是个未知数。不能有奢望。
  八月中旬,羊子巷、马家巷一带有几位考生已经接到通知,更叫我心焦——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体验到什么是心焦或焦虑。不安和焦虑也会有助于打碎平庸。
  邮递员骑着自行车一天送两回信:上午约十点,下午约四点。我是天天盼决定命运的信件。
  一天下午,我在马家巷大院内同一群少年玩耍。
  “赵鑫珊,通知书!”邮递员的叫声。
  我拆信的手在颤抖。旁边围观的少年首先叫了起来:“北京大学!”
  4. 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临行前,母亲暗暗垂泪是因为她明白到儿子这一走,等待她的将是聚少离多的苦闷日子。
  B. 我收到通知书时,母亲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感到欣慰,为自己的良苦用心感到满足,更预示着儿子今后似锦的前程。
  C. 本文用拙朴自然的语言,真挚动人的情感,勾勒出一个满含深情的儿子对母亲忏悔式的追忆。
  D. 这是一篇源自作者心扉的文章,夹杂着对自己过去无知的愧疚和母亲感恩似的怀念,读来扣人心扉。
  5. 文章开头写道“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有何意义?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
  材料一:
  【注】本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设计实施的中国教育追踪调查。调查在全国范围内抽取28个区县的112所城乡学校、438个班级、19487名初中学生作为调查样本,调查对象包括学生、家长、老师及学校领导。
  (摘自《光明日报》2016年8月18日)
  材料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