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290字。
6.*逍遥游
教学目标
1.了解庄周及其作品《庄子》和道家学派的思想体系,积累“若、是、斯、之、特、修”等词语。
2. 理解庄子在《逍遥游》中表达的思想,并进行现代审视。
3. 领略《庄子》浪漫主义的奇丽色彩和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
1.了解庄周及其作品《庄子》和道家学派的思想体系,积累“若、是、斯、之、特、修”等词语。
2. 理解庄子在《逍遥游》中表达的思想,并进行现代审视。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庄子与他的思想。
2.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情景激趣
㈠创设情景。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字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另一说是今安徽蒙城县)人,曾任蒙之漆园吏。贫而乐道,不慕富贵。他是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庄子,名周,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对现实不满,不与统治阶级合作。相传楚王曾经用千金聘礼请他为相,被他拒绝。“我宁可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 老庄申韩列传》)一语可见其性格特点。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载:庄子学无所不窥,著书十余万言,其要本集於老子之言,继承与发展老子的“道”,道法自然,故道无所不在,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任何主宰,提出“通天下一气耳”“人之生,气之象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经两晋南北朝的演变,老庄学说为为道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庄子并被认为神人。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24)二月封南华真人,所著书《庄子》奉诏称为《南华真经》。宋徽宗时封庄子为“微妙元通真君”。
庄子的生平事迹流传下来的不多,我们仅能从《史记》和《庄子》中了解一点零碎的东西。他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文笔汪洋态肆,想象奇特丰富,气势波澜壮阔。《庄子》共33篇、内篇7篇是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学术界认为是他人伪作。《庄子》善于虚构,十有八九是寓言作品。庄子的想象力十分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变化,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