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8810字。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
课内文言知识考查
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检查,查看 (《寡人之于国也》)
②王好战,请以战喻 请:请允许我 (《寡人之于国也》)
③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假:借助,利用 (《劝学》)
④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彰:清楚 (《劝学》)
⑤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吝惜 (《过秦论》)
⑥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赢:赢氏,指秦朝统治者 (《过秦论》)
⑦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攻:攻击,攻占 (《师说》)
⑧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糊涂 (《师说》)
⑨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暂:忽然,一下子 (《琵琶行》)
⑩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快:快速 (《琵琶行》)
A. ①②⑤⑦⑧⑨ B. ②③④⑤⑧⑨
C. ①③④⑤⑥⑨ D. ②③⑤⑥⑨⑩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①“检”:检点,制止,约束;排除A项、C项。⑥“赢”:担负;排除D项。⑦“攻”:学习,研究;⑩“快”:畅快。排除A项、D项。故本题选B项。
2.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全都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寡人之于国也》
②鸡豚狗彘之畜 《寡人之于国也》
③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
④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劝学》
⑤虽有槁暴 《劝学》
⑥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师说》
⑦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过秦论》
⑧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过秦论》
⑨或师焉,或不焉 《师说》
⑩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
A. ①③⑤⑥⑦⑧ B. ②③④⑤⑦⑩
C. ①③⑤⑦⑨⑩ D. ②④⑤⑦⑧⑨
【答案】C
........................
3.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全都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①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寡人之于国也》
②黎民不饥不寒《寡人之于国也》
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④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
⑤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过秦论》
⑥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
⑦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师说》
⑧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说》
⑨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琵琶行》
⑩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琵琶行》
A. ①③④⑥⑦⑧⑨⑩ B. ①③④⑤⑥⑦⑧⑨
C. ①②③④⑥⑦⑧⑩ D. ①③④⑤⑥⑦⑧⑩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选项中,加点字全都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词现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哪个是古今异义词。②⑤不是古今异义词。①“养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③“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 今义:帮凶、走狗。④“寄托”:古义:“寄托”:寄身,容身今义:指托付或把情感、希望、理想等放在某人某事物上。⑥“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⑦ “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很多人。⑧“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⑨“向前”:古义:原来的,先前的;今义:是介词和方位名词构成的一个词,向前方。⑩“整顿”:古义:整理,理一理;今义: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
4.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活用现象分类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第一组:
①填然鼓之②谨庠序之教③履至尊而制六合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⑤师道之不传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