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道小题,约13560字。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2018级创新实验班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
1.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礼记》有云:“君子之交淡如水。”与 的人交往,经常是清且淡;如同作画 淡雅,才能耐看。但写文章,却要 ,一波三折;正如人们游览名山,多爱它的嵯峨多姿,变化莫测。
A. 情投意合 清澈 跌宕起伏 B. 志趣相投 清新 跌宕起伏
C. 情投意合 清新 此起彼伏 D. 志趣相投 清澈 此起彼伏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第一空所说的交往是君子之交,因此应填志趣相投,情投意合是合适男女之爱。第二处空格所填词说的是作画,清新:1.清爽新鲜; 2.清美新颖“清澈”的适用对象是河水。清澈:形容清而透明,澈:透明了。因此应该用“清新”。第三处空格说的是写文章,此起彼伏:指这里起来,那里落下。这边起来,那边伏倒,这边伏倒,那边起来。形容一起一伏,接连不断,高潮迭起,从未止息。用来表示频繁地出现或产生。该成语不适合语境。跌宕起伏:跌宕形容富于变化,有顿挫波折;起伏形容不断变化的样子。
点睛: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还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来帮助我们判断。比如本题中,情投意合适用对象是有爱情的男女之间,志趣相投则用于志趣兴趣相合之人。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中华书局在经过论证与调研之后,认为原教材所承载的中华文化内容乃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内容,具有广泛的共同性和普适性。
B. 江苏海安在社区文化建设中,通过建立道德银行、评选孝子孝女、举办“邻里节”等形式,大大加强了居民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程度。
C. 近期全省受冷空气影响,气温明显下降,许多人又穿上了冬衣,但今春气温是否较去年同期有所降低,有关专家没有作出明确回答。
D. 近年来,国际原油价格回落,俄罗斯经济立刻进入寒冬,国民生产总值急剧下降,其根本原因是俄罗斯过分依赖石油出口所导致的。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论证与调研”语序不当,应先“调研”,然后再“论证”,“论证与调研”应改为“调研与论证”。B项,“加强了居民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程度”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加强”应改为“提高”。D项,“其根本原因是俄罗斯过分依赖石油出口所导致的”结构混乱,可删去“所导致的”。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比如B项,“加强”与后面的宾语“水准”“程度”搭配不当。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3. 下列诗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男儿何不带吴钩 B. 千树万树梨花开
C. 长江万里白如练 D. 疑是银河落九天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修辞手法。A项“吴钩”,是借代,其他是比喻。
点睛:借代,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为名词。使用时,必须考虑替代的正当性与通用性,尽量不要化简为繁,并且要让文义通顺。并且,此时的借代一般是类似于以小见大,用小事物来反映大的局面或情况,使句子形象具体。通俗的说,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
4. 下列三组是推荐给中学生阅读的书目,每组书目拟一个标题。所拟标题与各组书目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
第一组:《武夷山脉》《中国地理百科》《瓦尔登湖》《徐霞客游记》
第二组:《不抱怨的世界》《积极思考的力量》《马克思传》《哲学的故事》
第三组:《白鹿原》《麦田里的守望者》《这些人,那些事》《风中的院门》
A. 钟灵毓秀 他山之石 人间百态
B. 自然风物 人生智慧 人间百态
C. 钟灵毓秀 人生智慧 百家争鸣
D. 自然风物 他山之石 百家争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第一组书目主要关注的是自然科学地理方面的书目,讲述世界各地的自然景象;第二组书目关注的是名人传记和哲学思想类的书目,可以给学生的人生进行指导;第三组属于文学名著,关注的是人间百态。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结合题干提示,注意诗句内容的分析,抓住关键字词,综合利用所学的文学知识,本题难度较大,提倡使用排除法。如本题第二组书目关注的是名人传记和哲学思想类的书目,可以给学生的人生进行指导。
5. 下列四副对联中,与韩愈无关的一项是
A. 韩潮学派百三汇,公起文章八代衰。
B. 金石文章空八代,江山姓氏著千秋。
C. 天意起斯文,不是一封书,安得先生到此;人心归正道,只须八个月,至今百世师之。
D. 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四副对联中,与韩愈无关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首先应对韩愈有所了解,然后分析所给的四个选项,圈出与韩愈相关的内容。D项,“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翁”指的是“醉翁”,“亭”指的是“醉翁亭”,由此可以联系欧阳修,“醉翁”是欧阳修的号,“醉翁亭”可以联系欧阳修的作品“醉翁亭记”,“山行六七里”就源自该文,故这副对联与韩愈无关。A项,“韩潮学派百三汇,公起文章八代衰”,对联中暗含“文起八代之衰”,这句话是苏轼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对韩愈的赞誉,赞扬他发起古文运动,重振文风的历史勋绩。B项,“金石文章空八代,江山姓氏著千秋”,所谓“金石文章”,是指韩愈的文章“掷地有金石声”,这是表扬韩愈文章做的好,掷地有声。所谓空八代,是从苏轼的评价“文起八代之衰”,认为自从汉魏八代以来,只有韩愈的文章符合道通,是直接继承圣人文章。“江山姓氏著千秋”则是褒奖韩氏一族的源远流长、声名壮大。历史上,韩姓曾是一国之名,又曾是多个朝代中的望族,还曾出了很多名人。韩姓后人列举韩姓中的历史名人为例以彰显自己姓氏家族的光辉历史,以之为傲。C项,“天意起斯文,不是一封书,安得先生到此;人心归正道,只须八个月,至今百世师之”,“斯文”指的是韩愈所上《论佛骨表》,唐元和十四年,唐宪宗遣人自凤翔迎佛骨入宫中,瞻奉舍施。韩愈(文公)上《论佛骨表》,“欲为圣明除弊事”,谁知,“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被贬为潮州刺史。“到此”的“此”即指潮州,“八个月”指韩愈在潮州待了八个月,韩愈虽只在这里呆了八个月,但他的文学主张因际遇更得到加强,作为古文运动的领导者,他被尊为百世之师。故这三个选项都与韩愈相关。
6. 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到京师》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 ,此是春来第一声。
A. 落红满地乳鸦啼 B. 柳梢听得黄鹂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