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道小题,约16620字。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卷高一语文学科
一、选择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行道上车让行人本是交规,然而长久以来的落实情况却很不乐观:新交规一经出台,就如汤沃雪,使车让行人蔚然成风。
②你是个不求回报的大方之家,你就像是随叫随到的知心大姐姐,只要朋友需要,你一定会全力相助,从来不去衡量利弊得失。
③这里虽然气候条件恶劣,但富硒土地较多,在专家的帮助下,大家克服各种困难,大力发展科技型园艺,方寸之地开辟出了独具特色的致富路。
④在安徽省宿松县拍摄的《大山之恋》讲述了一对青年大学生献身山区教育事业的故事,他们放弃瓜田李下的甜蜜,体现出当代青年的高尚情操。
⑤在刚刚结束的中国“绿公司”年会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表示:“我们现在每一天都如履薄冰。十年以内BAT未必在,可能三年内就不在了。”
⑥电影《听说》成功的秘诀在于不法常可,它并没有像许多电影那样用第一人称来叙事,而是大胆地选择用背景音乐来打破沉默的画面。
A. ②④⑥ B. ②③⑤ C. ①⑤⑥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题中①如汤沃雪:比喻事情极容易解决。使用正确;②大方之家: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有学问的内行人。使用错误;③方寸之地:原本指很小的地方,只能用寸来衡量面积,后也用来指人心胸狭隘。此处使用与句中“富硒土地较多”语境不符; ④瓜田李下:指容易产生嫌疑的地方。使用错误;⑤如履薄冰: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使用正确;⑥不法常可:不效法常规惯例,使用正确。
2.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我们家是个大家庭,母亲姊妹8个,父亲弟兄6个,各家又有男有女,所以令亲特别多。
B. 我这几天去你家一次,你把东西准备好,你有什么想法,可以向我进言,我会认真考虑的。
C. 本公司今天开业,欢迎各界朋友前来咨询,我们将惠赠《实用投资指南》一册,以飨顾客。
D. 我斗胆问了大伯几个问题,都得到了满意的答复,当时家兄也在现场,他也说感触颇深。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这是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考生应关注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D项,“斗胆”,多用指胆大有勇气,可以用于向上级问一些问题;“家兄”,谦辞,即自己的哥哥,含谦恭平常之意。句中使用正确。A项,“令亲”指尊称对方的双亲,对他人亲戚的尊称。句中说“我们家……”,使用错误。B项,“进言”是向人提意见(尊敬或客气的口气)。句中说对方对自己,错误。C项,“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此处使用错误。句中以公司的口气说自己赠予顾客,不当,应为“敬赠”。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来自美国哈弗大学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的科学家宣布,他们发现了原初引力波穿越婴儿宇宙留下的印记,这是宇宙诞生时急剧膨胀的首个直接证据。
B. 包括中国风电在内的世界风电业在近几年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这主要是得益于各国陆续出台的鼓励风电发展的激励性政策的结果。
C. 虽然“中国金花”李娜已经退役,但凭借澳网、法网两个大满贯女单冠军和曾经世界第二的排名,她的战绩都堪称亚洲史上毫无争议的第一人。
D. 文学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B项,“得益于各国陆续出台的鼓励风电发展的激励性政策的结果”句式杂糅,选项把“得益于……激励性政策”和“是……的结果”杂糅到一起。C项,“她的战绩都堪称亚洲史上毫无争议的第一人”搭配不当,“她的战绩……堪称……第一人”主宾不搭配,“她的战绩”不能堪称“第一人”。D项,“文学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而在于……”两面对一面,前面是“好坏”,是两种情况,后面是“不在于……在于……”,是一种情况,故不对应。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比如C项,“她的战绩”不能堪称“第一人”。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比如B项把“得益于……激励性政策”和“是……的结果”起两句杂糅为一处。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4. 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
B.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地位低的人会感到羞耻,地位高的人常会阿谀奉承。
C.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土成为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
D.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理解断句停顿,不能解决疑难问题。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称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足以可耻,称官位高的人为老师,就近于阿谀奉承。意动用法,“羞”和“谀”分别应译为“应该觉得羞耻”和“觉得是谄媚”。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文言句子翻译,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本题的意动用法,“羞”和“谀”分别应译为“应该觉得羞耻”和“觉得是谄媚”。
5.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 下饮黄泉
C.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D.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类活用。对于词类活用,平时复习要学分归类。常见的有使动用法,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意动用法等。A项“闻”结合后面“道”可知,译为听说,无活用。B项“下”,译为向下,名词活用为状语。C项“善”译为善行,形容词活用为名词。D项“水”译为游泳,名词活用为动词。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联系上下文分析词语是怎么活用的。一个词是不是活用作另一类词,主要是看它在句中所处的地位,前后有哪些词类的词和它相结合,构成什么样的句法关系,具备了哪些语法特点等等。所谓词类的活用,是说某词本属于某一词类,只是在句中临时具有别一词类的性质,并不是说这个词分属于两个词类,否则就成了词的兼类了。名词活用为状语还是动词,主要看原句中是否有动词,如本题B项“下”,译为向下,名词活用为状语;D项“水”译为游泳,名词活用为动词。
6. 下列各句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④而耻学于师⑤不拘于时 ⑥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⑦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⑧而今安在哉
A. ①③/②④⑤/⑥⑦/⑧
B. ①⑥/②④/③⑧/⑤⑦
C. ①③/②④/⑤⑦/⑥⑧
D. ①②③/④⑤/⑥⑧/⑦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①⑥定语后置,②④介宾结构后置,③⑧宾语前置,⑤⑦被动句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
7.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②上食埃土
③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④顺流而东也
⑤攀援而登,箕踞而邀 ⑥吾从而师之
⑦西望夏口 ⑧粪土当年万户侯
A. ①④/②⑤⑦/③/⑥⑧
B. ①/②③⑧/④⑦/⑤/⑥
C. ①④/②⑦/③⑥⑧/⑤
D. ①②/③⑥/④⑤/⑦/⑧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①④名词用作动词,②⑤⑦名词做状语,③使动用法,⑥⑧名词的意动用法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它包括: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名词意动用法、名词使动用法、动词作名词、动词使动用法、动词为动用法、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使动用法、形容词意动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