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770个字。
2018年秋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发展性阅读靶向阅读课导学案
备课时间 ____周星期_____ 单元 第六单元第21课 主备人
授课时间 ___周星期___需课时 课题 富贵不能淫 审核人
阅读评价
组别 组长 组员 班评 教师评价
1 2 3 4 5 6 7 8
展示次数 终结评价
展示质量
一、阅读目标
1.掌握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古汉语知识,积累文言词汇。
2.能分析孟子散文善于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说理增强论证力量的艺术特色。
二、目标链接
1.古今异义
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
如:“太丘舍去”中的“去”,古义是“离开”,后来演变为“到某地去”。
这类词语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加以注意。
2. 古今异义的几种情形
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
(1)词义扩大
如,“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孟子》)中的“江”“河”与“淮”“汉”并列,指“长江”和“黄河”。“江”和“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现在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又如“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西门豹治邺》)的“好”,专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及品德。而现在的“好”可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事、物都可以修饰限制。
(2)词义缩小
如,“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中的“金”原泛指一切金属,现在专指黄金。又如,“瓦”古代泛指一切陶制品,现代只把“一种铺盖屋顶的建筑材料”称为“瓦”。
(3)词义转移
有的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中的“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现在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哭泣无涕,中心不戚”(《庄子》)中的“涕”指眼泪,现转移为“鼻涕”了;再如,“闻”,本指听见,是听觉,现一般指“嗅觉”。
(4)感情色彩变化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的“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
①古褒今贬
如,“爪牙”古时指武臣或得力助手,属于褒义,如韩愈《与凤翔邢尚书书》:“今阁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而现代汉语中的“爪牙”则是“比喻坏人的党羽和帮凶”,为贬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