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道小题,约18360字。

  2018年春季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青与绿
  林庚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草与柳在古代诗词中一直经常这样地同时并见,要说明其间的缘故,根本上还是因为都涉及到春天。“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柳树是代表着春风的,而草则又与春风共其命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春回大地的信息,首先就体现在草与柳的变化上。“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只是那么一星星若有若无的草的痕迹,便宣告了春天的来临。“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柳枝上刚萌发出点点的细叶,料峭的春风便已来到了人间。这个细叶,诗词中又称为“柳眼”,仿佛在说碧玉妆成的柳树,忽然从睡梦中一觉醒来,睁开了眼睛,同时也就是春天的开始了。所谓“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草透出了绿意,柳睁开来眼睛,这是多么富于生意的绿色世界啊。。
  世界是绿色的,可是诗人却爱说“青青河畔草”,“青青夹御河”,“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柳色新”自是嫩绿色,所谓“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可是却非说“青青”不可。春天叫做青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而春游也叫做踏青,却不说踏绿。春天唤做青阳,春神名曰青帝,少年称为青年,那么到底是谁代表着春天呢?
  绿与青原是相近的颜色,所以青天又称碧落、碧空,碧也就是绿。绿草可以称为青草,绿柳却不能称为青柳,但是“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却又正是好诗。“春晚绿野秀”,这绿野却很少称之为青野。大概由于绿指的是具体的现实的世界,而青则仿佛带有某种概括性的深远意义。绿原是一种和谐的色调,在万紫千红的春天,绿乃是多样统一的典范。而青则更为单纯,凝净,清醒,永久,松树因此就都称为青松。所谓青山绿水,何尝不正是两种性格的说明呢?这里或者会给我们带来一一点生活中的启发吗?谁不愿意青山不改、青春长在呢?但这只是一种理想,从现实到理想,从具体性到概括性,本来是绿的却说成是青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青青。
  (选自林庚《唐诗综论》)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词中将“细叶”称为“柳眼”,是因为春天开始时,柳枝上刚萌发出的细叶仿佛柳树的眼睛。
  B. 绿指的是具体的现实的世界的颜色,而青代表的是某种意义,它已经不属于颜色的范畴。
  C. 绿和青本是相近的颜色,但绿侧重表现客观世界,青侧重表现主观感受,青松不能称为绿松就是例证。
  D. 青山绿水,既有单纯、凝净、永久的青,又有和谐统一的绿,正是青与绿两种性格的说明。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用草和柳的关系引出话题,并且以这两种常见的事物来论证青与绿的本质区别,利于读者理解。
  B. “草色遥看近却无”“不知细叶谁裁出”“柳眼春相续”等诗句都能证明春回大地首先体现在草与柳的变化上。
  C. 作者用“青青河畔草”“青青夹御河”证明了世界虽是绿色的,可诗人们却爱用“青”表现绿色这个观点。
  D. “客舍青青柳色新”“汉地柳条青”都能证明“绿柳却不能称为青柳”这一观点有失偏颇。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柳树代表着春风,而草又与春风共其命运,所以草与柳在古代诗词中一直经常同时出现。
  B. 春天叫做青春,春游叫做踏青,春天唤做青阳,春神名曰青帝,作者认为青代表着春天。
  C. 绿柳、绿野均指诗人眼中现实的世界,而青仿佛带有某种深远的意义,所以一般没有青柳、青野之说。
  D. 由绿到青,由具体到概括,由现实到理想,这里既有诗人们的理想,也有作者的期望。
  【答案】1. D    2. D    3. B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刚萌发出的细叶仿佛柳树的眼睛”是对文章的误读;B项,“青代表的是某种意义,它已经不属于颜色的范畴”错误,青首先是一种颜色,只是“仿佛带有某种概括性的深远意义”;C项,“青松不能称为绿松”用来证明“青则更为单纯,凝净,清醒,永久”而不是证明“青侧重表现主观感受”。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D项,两句诗不能证明,且“绿柳不能成为青柳”没有偏颇。“客舍青青柳色新”在第2段,本来用以证明“世界是绿色的,可是诗人却爱说青”;但它可以说明柳色能够用青修饰;“汉地柳条青”在第3段,作者说是好诗,说明绿柳虽然不能称为青柳,但柳条可以用青修饰。由此看来,古诗中的柳色、柳条和柳是有区别的。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考核文中的观点。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B项,“作者认为青代表着春天”错误,原文说“到底是谁代表着春天呢?”从最后一段来看,代表着春天的不只是青。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腊八粥
  沈从文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口上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的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一个人出出进进灶房,看到那一大锅正在叹气的粥,碗盏都已预备得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他妈总说时候还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