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道小题,约15410字。
益阳市2017年下学期普通高中期末考试试卷高二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左传的“闲笔”
历史叙事愈是通向往古,愈是庄严肃穆,充满神圣感和紧张感。早期的历史叙事是宏大的,缺少细节的;是外在叙述的,缺少内在心灵表现的;是神情紧张的,而缺少诙谐幽默的。在《尚书》叙事里历史主角是尧、舜、皋陶、禹、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具有历史决定意义的英雄人物。这些形象通常是半人半神,庄严崇高,不苟言笑,很少见到他们心灵的变化。他们的语言常常是自上而下的训话,高屋建瓴,一言九鼎,不容置疑。因此上古史学表现出以崇高为主的关学风格,很少幽默,很少轻松,总给人一种肃穆紧张的感觉,这样的历史美学风格在《春秋》中也有鲜明的表现。
《左传》的文学突破恰恰是对宏大事件即所谓“正笔”的历史突破。在“正笔”之外, 《左传》在对小事件、小人物、小情节、小趣味的所谓“闲笔”的历史叙述上,发生了从宏大事件向生活细节、从外在叙事向心灵叙事、从拘谨肃穆向诙谐幽默的审美转向,体现了春秋文学的历史进步。童庆炳说:“所谓‘闲笔’,是指叙事文学作品人物和事件主要线索外穿插进去的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调整叙事节奏,扩大叙述空间,延伸叙述时间,丰富文学叙事的内容,不但可以加强叙事的情趣,而且可以增强叙事的真实感和诗意感,所以说‘闲笔不闲’。”(童庆炳等《现代学术视野中的中华古代文论》)《左传》叙事往往愈是紧张处,愈使用“闲笔”,以缓解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带来的某些精神压力,从而制造一种紧张与悠闲参差错落的美学效果。
春秋人对优游闲暇从容不迫的审美精神有特别的喜爱。成公十六年在鄢陵之战,晋国将领栾缄看到楚国子重的战旗,便想起出使楚国时向子重介绍过晋国军队“好以暇(所谓‘暇’,杜预注谓‘闲暇’,这种‘暇’在战场上就是一种神闲气定从容不迫的精神气象)”的特点。为了证明晋国军人战场上悠闲从容的品格,栾缄竟然在激烈战斗中向楚国主将子重献上一壶酒,子重竞也一饮而尽,然后两国继续投入战斗,“旦而战,见星未已。”栾缄所言非虚,晋国军人确实喜欢在战斗中摆出一副悠闲自在与众不同的气度与凤范。宣公十二年晋楚郄之战,晋国军队逃命途中,战车陷入泥潭不能自拔,楚国军队竞教导其卸掉车板,轻装逃命。晋人此时仍然有心思开玩笑:“吾不如大国之数奔也。”成公二年齐晋章之战中,晋国将领韩厥已经追赶上齐顷公,而其并不急于俘获齐国国君,而是从容地“奉觞加璧以进”,言辞温雅,谦敬有加。成公十六年鄢陵之战,晋国将领邵至几次与楚共王相遇,邵至不是求战却脱下铠甲,疾走如风,表示对敌国国君的尊敬。襄公二十四年晋楚棘泽之役,晋人张骼、辅跞向楚军挑战,二人毫无畏惧,坐在战车上一面弹琴,一面冲入楚军阵营。这种从容镇定的悠闲,不仅表现在战场上的从容不迫,也转化为春秋文学的精神品格。“闲笔”写出了春秋人的精神世界,也表现了春秋文学的艺术品格。
(作者:傅道彬, 《光明日报》2 017年12月25日13版,有删改)
1. 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早期的历史叙事是庄严肃穆的,比较注重内在心灵表现,缺少诙谐幽默。
B. 尧、舜、皋陶等这些早期历史叙事中的形象其语言往往是自下而上的训话,一言九鼎。
C. 与《尚书》《春秋》相比, 《左传》在对小事件、小人物等的历史叙述上发生了审美转向。
D. “闲笔”不闲,既可以加强叙事的情趣,又可以增强叙事的真实感和艺术感。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历史叙事的特点切入,着重谈《左传》是对宏大事件即所谓“正笔”的历史突破。
B. 文章举例《尚书》等史著,证明早期历史叙事表现出以崇高为主,少幽默的美学风格。
C. 文章引用童庆炳对“闲笔”的诠释,从理论上给《左传》“闲笔”的主要功能定调。
D. 文章共列举鄢陵之战、邲之战等三场战役的例子,论证春秋人对优悠闲暇从容不追的喜爱。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所谓“《春秋》谨严”体现了上古史学以崇高为主的美学风格,给人一种肃穆紧张之感。
B. 如果《左传》没有运用“闲笔”,就没有对宏大事件即所谓“正笔”的历史突破。
C. 叙事在紧张处使用“闲笔”可以制造一种紧张与悠闲参差错落的美学效果,富有艺术趣味。
D. 齐晋章之战中,韩厥追赶上齐顷公却并不急于俘获他,而是“奉觞加璧以进”想羞辱他。
【答案】1. C 2. D 3. D
【解析】
1. 试题分析:A项,根据原文第一段“早期的历史叙事是外在叙述的,缺少内在心灵表现的”可知“比较注重内在心灵表现”错误;B项,“自下而上的训话”不当,根据原文第一段,应该是“自上而下的训话”;D项,根据第二段“而且可以增强叙事的真实感和诗意感”可知,“增强叙事的真实感和艺术感”不妥。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D项,“文章共列举鄢陵之战、邲之战等三场战役的例子”不当,根据原文第三段的表述,文章至少列举了四次战役的例子来证明“春秋人对优游闲暇从容不迫的审美精神有特别的喜爱”。
3. 试题分析:D项,“想羞辱他”分析不当。根据原文第三段的表述及整篇文章的内容,韩厥追赶上齐顷公并不急于俘获他,“奉觞加璧以进”,这体现了春秋人在战场上的从容不迫,表现了春秋人对优悠闲暇从容不迫的喜爱。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巡 山
艾克拜尔•米吉提
①他看到了那顶毡房穹顶般硕大的犄角,在那里纹丝不动。居然是在那并不险峻的山脊上。他极目望去,竟是一头岩羊卧在一块大圆石上。按说,那不该是岩羊歇脚之处。以它天生机敏,此时它应该有所动作才好。但是,不知怎的,貌似全然无知,一动不动。
②这引起了他足够的好奇。
③自从持枪证和猎枪一同被收缴,他再没有触及过岩羊的皮毛。岩羊已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猎获它是要犯罪的。当然,在这天山深处,所有的野兽和动物都有保护等级。这一点,他心里了如指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