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290字)
书  愤
一、作者介绍:幻灯1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现在浙江绍兴)人。少年时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后来投身于军旅生活,他一贯坚持抗金主张,为主和派所忌,任职期间多次遭到罢斥。晚年闲居故里山阴。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 

二、鉴赏要点:幻灯2、3
①陆游的诗今存9 300首。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这首诗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通篇都是围绕着“志”写的。②这首诗作于淳熙十三年(1186年),其时诗人61岁。诗人一生“寄意恢复”,但为朝廷里的投降派所阻,始终未能实现,因而悲愤异常,这首诗是他一生感情经历的艺术概括。③前两联回忆过去,抒写他的抗敌抱负。后两联侧重写现在,“塞上”两句集中表现了诗人的悲愤;“出师”两句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矢志北伐,死而后已。④这首诗的基调是悲愤的,然而并不绝望,还有豪壮的感情蕴藉其中。 

三、具体赏析
1.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这一联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这是暗写他欲图恢复失地。“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这是为下文“空自许”作铺垫。从章法上说,点了诗题中的“愤”字。 
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这一联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诗人用“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形象地概括了这两次胜利的战斗,可见他当年很想投身到这样的战斗中去。这两次战斗都发生在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当时诗人才36岁。 
3.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此联说现在,抒岁月蹉跎、壮志未酬的感慨。
4.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这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后出师表》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话,表明他矢志北伐的决心,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但是,当今再也没有人如诸葛亮那样主持北伐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