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题,约18290字。
江苏六市2017—2018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
语 文 1试 题
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从南北朝到晚唐宋初,中国佛教雕塑艺术大放异彩,其规模、造诣足以和希腊雕塑艺术 。在此期间涌现出的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大型雕塑群,无一不让今天的艺术家们 。可是,唐宋以来的文人画家对这些艺术作品却 。
A. 并肩 望洋兴叹 视而不见
B. 并肩 赞不绝口 侧目而视
C. 比肩 赞不绝口 视而不见
D. 比肩 望洋兴吸 侧目而视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词语的正确运用。
并肩:(1)肩并肩地挨着。(2)比喻团结合作,行动一致。
比肩:比喻地位相等。
第一句话是将中国佛教雕塑艺术和希腊雕塑艺术比较,所以应填“比肩”。
望洋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赞不绝口:不住口地称赞。
今天的艺术家们面对敦煌石窟等大型雕塑群应该是“赞不绝口”。
视而不见: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作没看见。
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
结合前面语境,从情感色彩来看,唐宋以来的文人画家对敦煌石窟艺术作品应为“视而不见”。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要辨析感情,明确词语的感情色彩,是褒义,还是贬义。第三,要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1)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2)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3)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4)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5)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 人生的开始总是在摇篮中,摇篮就是一条船,它的首次航行目标必定是那座神秘的桥,慈祥的外婆就住在桥边。
B. 天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岸上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
C. 雅舍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
D. 江南小镇有过升沉荣辱,但实在也未曾摆出过太堂皇的场面,因此也不容易产生类似于朱雀桥、乌衣巷的沧桑之慨。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A项,将“摇篮”比作“船”,比喻修辞。B项,将“天”比作“一汪水”,比喻修辞。C项,将“月”比作“红盘”,比喻修辞。D项,“朱雀桥、乌衣巷”借代,代指世事的沧桑。所以选D项。
3.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A. 为了方便请教,想惠存您的电话号码。
B. 拍摄工作已经完成,感谢您的鼎力相助。
C. 令郎天资聪颖,他日定成国家栋梁。
D. 小店刚刚开业,欢迎各位大驾光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