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210+9230字。
1.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末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巨匠和剧作家,以短篇小说和莫泊桑齐名,他们和欧•亨利一起称为世界三大“ ”。他的作品揭露了沙皇政府对人民的残酷压榨和剥削,讽刺庸俗腐朽的市侩习气,同情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小人物”。短篇小说有《 》《小公务员之死》《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篇小说有《 》,戏剧有《樱桃园》《 》《海鸥》等。
2.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陶冶( ) 辖制( ) 祈祷( ) 讥诮( ) 憎恶( ) 怂恿( ) ( )
3.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涨:涨红了脸( ) 水涨船高( ) 闷:闷闷不乐( ) 闷热( )
削:削铅笔( ) 削弱( ) 降:降服( ) 降级( )
4.用下列形近字组词。
僻( ) 癖( ) 避( ) 糟( ) 嘈( ) 漕( ) 粹( ) 萃( ) 淬( )
1.作者称别里科夫是装在套子里的人,从小说第一部分(1〜5段)中可看出别里科夫都有哪些套子?这些套子体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内容回答。
套子类型 具体内容 性格特点
衣着 雨鞋、棉大衣、黑眼镜、羊毛衫 孤僻、古怪、保守,惧怕任何新事物
用具 雨伞、表套、刀套、车篷
生活习惯 卧室像箱子,床上挂着帐子,被子蒙着脑袋
职业 希腊文教师
思想 凡是政府规定禁止什么,他无条件拥护;凡是遇到违背法令、脱离常规、不合规矩的事,他就闷闷不乐
论调 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2.小说第二部分(6〜37段)主要写了三件事,在这些事件中作者主要是从哪些方面刻画别里科夫这个形象的?
事件 漫画事件 骑车事件 吵架事件
神态描写 脸色发青,嘴唇发抖 脸色从发青变成发白 脸色苍白,恐怖的神情
语言描写 “天下竟有这么歹毒的坏人!” “还成体统吗?”“可是这怎么行?” “倒过来,用脑袋走路”“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
心理描写 难堪极了 心里乱得很 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意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
3.认真阅读课文第二部分(6〜37段),请说一说华连卡姐弟是怎样的人。从两者的人物形象对比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华连卡长得不坏、活泼、开朗、大方;柯瓦连科勇敢、进步、热爱自由。在小说中,华连卡姐弟是有新思想、敢说敢为的年轻人,代表了一种新生的进步的力量。
华连卡姐弟和别里科夫的冲突,展示了新旧两种思想的矛盾斗争,而且淋漓尽致地鞭挞和讽刺了别里科夫腐朽反动的本质。华连卡姐弟的出现,使人看到新思想的力量。
4.别里科夫在生活和思想方面都有哪些“有形的”和“无形的”套子?他为什么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
生活方面的“套子”(有形的):①衣着打扮:晴天穿雨鞋和棉大衣、带雨伞;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耳朵眼。②生活习惯:把雨伞、表、削铅笔的小刀等统统装在套子里;一坐上马车,总要支起车篷;睡觉蒙头;卧室像箱子,床上挂帐子。
思想方面的“套子”(无形的):喜欢歌颂过去;用所教的古代语言躲避生活;只相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文章;对不合规矩的事闷闷不乐;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
别里科夫之所以把自己装在套子里,是因为他顽固地维护旧制度旧秩序,害怕和反对一切新生的进步的事物,因循守旧,保守反动。
5.认真阅读课文,总结别里科夫这一形象。
别里科夫是一个典型的“套中人”。他的“套子”就是沙皇统治下的俄罗斯社会的一切陈规陋习。他把自己装在套子里,凡是违背法令,不合常规的事,都不敢越雷池一步。而且他认为自己有责任用套子去约束别人,“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1)别里科夫式的“套中人”是沙皇专制统治的产物。小说描写
……
1.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运用得正误,并说明理由。
(1)在班级会上,同学们兴高采烈地谈论问题,有的提问,有的兴奋地回答,教室里真是热闹。
(2)老张不止是工作认真,在家里也是一把好手,还特爱替人操持事,他替乡亲们做的好事远不只—件两件。
(3)“远望”六号远洋航天测量船在圆满完成“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海上测控任务后胜利归来,听到这一消息,人们纷纷表示真是大快人心。
2.找出下列句子的错误之处并修改。
(1)只要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其中规定着禁止什么,他才觉得一清二楚。
病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别里科夫是被沙皇俄国极端思想束缚下的一个扭曲了的人物代表。
病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作家用了将近三分之二的篇幅写别里科夫的婚事,初看起来,好像与前文连接不紧,这一故事情节的设置妙在何处?
作家把他的主人公放在婚事的面前加以描绘和议论,对揭示别里科夫的丑恶本质,对于突出和深化作品的主题,都具有重要意义。就连“结婚”的义务和责任“别里科夫”都不敢承担了!”甚至连“求婚”“允婚”的勇气都没有了!在别里科夫枯竭了的心灵里,连“该结婚”的念头也产生不出来了!至于真正的爱情,那就更是别里科夫所无法理解的。仅仅是一个“该结婚”的念头就弄得他一命呜呼了。——这就有力地突出了别里科夫的性格。在这里,作家只讲别里科夫的婚事,而不提他有什么爱情,是意味深长的。别里科夫跟真正的爱情是无缘的,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契诃夫对社会生活的观察是多么深入细致,对人物的刻画是多么准确、真实。
2.阅读课文第三部分(38〜40段),想一想:别里科夫死后大家有什么反应?为什么“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了?
反应:“大快人心”,从心里感到自由。别里科夫反对一切新生事物,扼杀自由与进步。他是沙皇专制制度的维护者,他的死象征着一切反动势力必然灭亡,使人们看到了摆脱沉闷气氛后即将到来的曙光,因此人们觉得埋葬别里科夫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原因:只要有沙皇专制制度存在,就会在这块土壤上不断地滋生出新的“别里科夫”,所以生活还是旧样子。
3.小说没有交待别里科夫的死因,根据文本内容,试分析一下他的死因有几种?
因为被柯瓦连科摔到楼下,因为华连卡的纵声大笑。别里科夫从华连卡家里回来,一头倒在床上,“从此再也没起过床”,一命呜呼。他的死因有以下几种可能:
(1)因为“结束了预想中的婚事”,生活对他再也没有什么意义,他悲痛、伤心过度而死。
(2)这样的事情大跌他“正人君子”的面子,平时就战战兢兢地活着的别里科夫,怕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