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道小题,约21140字。

  2018年广东广雅中学高考模拟测试卷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互联网治理是当前全球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按照2005年联合国互联网治理工作组的界定,互联网治理是指“政府、私营部门和民间团体根据各自的职能,制定并应用影响互联网发展与使用的共同原则、规范、条例、决策流程和纲领”,治理内容包括互联网的关键资源、互联网安全、确保使用互联网促进发展等。2006年11月,联合国决定设立国际互联网治理论坛(IGF) ,并每年举办一次。在上述国际背景下,中国政府提出了以“主权平等”、“开放互联”以及“共享共治”为基本原则的治网理念。
  虽然互联网治理与互联网监管表面相似,但其理念却大不相同。互联网监管的价值取向是统辖、监控、管制,治理的价值取向是协商、合作、民主; 监管一般是纵向的从上到下,偏重于动用政府行政资源与手段,治理则是横向运作,是政府权力部门、私营企业和社会组织等主体的协商互动,体现的是国家管理过程中的多主体、合作化特征; 监管注重的是政府部门的集权化与权威性,治理注重的是依法治理和国家行为的责任性。我国于2011年成立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014年成立中央网络安全小组和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标志着互联网治理已不仅仅是行业管理问题,而是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的国家安全问题。2014年以来,国家陆续开展了整治网络弹窗、扫黄打非和有偿删帖等专项行动,逐渐由行政手段向依法治理转变,由重点网站向微领域、移动领域和云端转移,收到了一定成效。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私密性、移动性、互动性、微传播等特点的空前显现,治理对象的不确定性增强,风险更加难以掌控。
  互联网思维,就是要从互联网的角度去想问题的思考方式。互联网思维的原始定义源于由众多点相互连接起来的,非平面、无中心、无边缘的网状结构,有学者认为这是类似于人的大脑神经和血管组织的一种结构。互联网最重要的特征可用三个关键词来表达: 连接、平等、开放。连接是内容的连接,人与人之间的关联,各种有价值资源的重新整合。互联网不是一个层级结构,而是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状态,平等是其最重要的基本原则。互联网的本质是开放。从这个意义上讲,互联网治理需要互联网思维。 
  我们要坚持用户至上思维,互联网治理,就是要让用户获得更好的互联网环境,并保护用户的合法权利,使其能够在其中感觉更满意、更安全。要坚持开放平等思维,“网络面前,人人平等”,即使对政府和老百姓来说,互联网也是相对平等的,所以政府要重新认识互联网时代权力与权利的内涵和边界,并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要坚持快速迭代思维,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治理工作若要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就必须创新体制机制,提供公共管理和服务,并“快速迭代”,持续优化。要坚持多元合作思维,互联网的治理涉及多个主体,需要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用户个人之间的共同参与和广泛合作。政府要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舆情研判检测的精准性,倡导“包容性治理”,实行差异化监管、适度监管;企业要合规发展、践行企业社会责任;行业协会要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引导行业自律、规范行业行为、保障公平竞争;青年网民要不断提升个人素养,遵纪守法、理性表达、文明上网。
  ( 摘编自张耀铭、张路曦《互联网驱动的青年与社会变革》)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遵照2005年联合国互联网治理工作组的界定,中国政府提出了“主权平等”、“开放互联”等治网理念。
  B. 在价值取向上,互联网治理与互联网监管很不相同,互联网治理强调协商、民主、合作而排斥政府管理。
  C. 互联网思维的网状结构,与人类的大脑神经和血管组织的结构一样,都是非平面、无中心、无边缘的。
  D. 互联网治理需互联网各主体的共同参与合作,并在环境治理、权力与权利的厘定、创新优化等方面着力。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围绕“互联网治理”这一命题,分别从“概念”、“治网理念”、“互联网思维”和“如何进行互联网治理”等方面,层层递进展开阐述。
  B. 文章列举了“互联网治理”与“互联网监管”的区别,目的在于明确“协商、合作、民主”和“依法治理”等“互联网治理”理念的本质特征。
  C. 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当前移动互联网发展所面临的挑战,进而为阐述“网络治理需要互联网思维”这一观点提供了充实的例证。
  D. 文中指出了互联网“连接、平等、开放”的特征,进而论证了互联网治理需要互联网思维的观点,也为如何进行互联网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只有清楚认识到互联网治理与互联网监管在理念上的不同,才可能改变政府通过单纯的行政手段干预网络的现象。
  B. 如果互联网管理不能由互联网监管转变为互联网治理,那么,互联网思维就难起作用,也必然影响互联网的管理。
  C. 之所以强调“要保护用户的合法权利”,是因为不少政府部门在互联网管理上存在不能处理好权利与权力关系的现象。
  D. 当下互联网管理乱象频现,这与相关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行业自律有关,也与政府部门的管理不力、管理不当有关。
  【答案】1. D    2. C    3. B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中国政府只是在治理互联网的国际背景下,提出了治网理念,并非“遵照联合国互联网治理工作组的界定”。B项,“互联网治理强调协商、民主、合作而排斥政府管理”说法不正确,根据文本,互联网治理并不排斥政府管理,国家分别成立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中央网络安全小组和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就是为了加强政府的管理力度,只不过这种管理主要不是通过行政手段,而是依法治理。C项,“互联网思维的网状结构,与人类的大脑神经和血管组织的结构一样”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类似”,即“大致相像”,并非“一样”。故选D。
  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C项,文章只在第二段末提到:“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私密性……的空前显现,治理对象的不确定性增强,风险更加难以掌控。”并非“以大量篇幅阐述”;也并没有“提供了充实的例证”。故选C。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B项,“如果互联网管理不能由互联网监管转变为互联网治理,那么,互联网思维就难起作用,也必然影响互联网的管理”因果颠倒,互联网思维是互联网监管向互联网治理转变的先决条件。故选B。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朱先生退兵
  陈忠实
  那天清晨,朱先生正在书房里诵读。门房老者张秀才来报告,说省府衙门有两位差人求见。朱先生头也不抬:“就说我正在晨诵。”张老秀才回到门口如实报告后,两位差官大为惊讶,随之上了火:“晨诵算什么?我这里有十万火急命令,是张总督的手谕,你问先生接不接?”张秀才再来传话:“先生正在晨读。愿等就等,不愿等了请自便。”两位差官只好等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