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道小题,约19380字。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模拟(五)语文
  第Ⅰ卷    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道德理想是指道德高于现实的未来性因素,包括以下内容:一定社会阶级及成员对未来社会道德关系和道德风尚的向往,一定社会阶级的道德体系的理想道德标准或称道德规范体系中较高的、还不能为当代社会大多数成员所奉行的要求。
  道德理想内容的第一方面,涉及了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的关系。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有联系的一面。社会理想主要是指一定阶级的政治理想,它包含着对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性质、特征的要求和设想,广义上也包含着对即将到来的社会面貌的预见。以恩格斯的观点来看,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本来就是一回事,道德理想是社会理想的、也是那些与历史发展的根本要求相一致的未来社会观念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方面。这也就是说,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必然有部分重合。比如,忠诚于共产主义事业,为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而奋斗,就不仅是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而且是共产主义的道德理想。
  当然,社会理想与道德理想之间也还存在着差异。其一是从内容上看,它们的着重点不同。如果说社会理想更加注重勾画未来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的话,道德理想则注重勾画未来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和道德风尚。其二,一定的社会政治理想最初往往是以道德理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并不是一下子就成为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认识得很清楚的科学理想的。在一种社会理想形成的过程中,人们对社会制度未来的轮廓构想首先表现为一种道德预测或道德理想。虽然就准确性、严谨性、论证性而言,道德预测或道德理想不能和科学的社会理想相比,但它能动员广大群众主动热情地投入到变革社会的进步活动中。比如,社会主义理想就首先在空想社会主义者那里以道德预测和理想的形式得到了首次表现。作为精神力量,它对当时人民群众和早期无产阶级自发斗争起了感奋作用,给社会的发展从道德上指明了方向,从而使它自己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理想的直接源泉。其三,一定的社会理想产生之后,只有被实践的人们所理解、接受,成为他们的道德信念和行为习惯时,才会变成人们实践中的真实理想。如果一种社会理想没有转化为该阶级成员的道德理想,那么这种社会理想还停留在认识领域。道德理想使社会理想更接近于实践。正因为如此,人类历史上革命阶级在斗争中追求奋斗的社会理想,有浓厚的道德理想色彩和丰富的道德理想内容。
  道德理想第二个方面的内容是理想道德标准或称道德规范体系中较高的、暂时还不能为社会大多数成员所奉行的要求。例如,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制度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不劳动者不得食”,由此产生的普遍道德要求是否定剥削、否定不劳而获等。但是现实中还有更高的道德理想标准,如不计报酬、毫不利己、大公无私等。道德规范准则具有规范的、现实的性质,是判断和评判人们行为善恶的标准;道德理想标准则具有崇高的、理想的性质,是判断和评判人们行为道德价值大小的标准。在实践中,人们只有自觉地遵循道德规范准则,才有可能进一步实现一定社会和阶级的道德理想标准。可以说,道德规范则是道德理想标准的前提和基础:道德理想标准则是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反映了道德行为的发展方向。
  (摘编自肖群忠«道德理想新探»)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道德高于现实的未来性因素,就是道德理想,它含有还不能被当代社会大多数成员遵照实行的比较高的道德要求。
  B. 道德理想包含着一定社会阶级和它的成员对未来社会道德关系和道德风尚的向往,它与一定阶级的社会理想相联系。
  C. 一定的阶级会有自己的政治理想,这个理想等同于社会理想,它包含着对未来的社会制度、政治结构的性质和特征的预见。
  D. 恩格斯认为,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是一回事,它反映出的未来社会观念与历史发展的根本要求一致的方面,和社会理想相吻合。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道德理想注重未来社会人们之间的道德关系和道德风尚,而社会理想更注重未来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等内容的构想设计。
  B. 道德理想能动员广大群众主动热情地投入到变革社会的进步活动中,而与科学的社会理想相比,它的准确性、严谨性、论证性都显得不足。
  C. 道德理想需要人们先理解接受,化成自己的道德信念和行为习惯,也就是说道德理想在现实中有一个转化为社会理想的过程。
  D. 道德理想标准高于道德规范准则,它具有超越现实的理想的性质,社会上多数人能接受“按劳取酬”却不能奉行“不计报酬”就证明了这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社会理想与道德理想在内容上着重点不同,在形成过程上有先后之分,在实践途径上道德理想更接近于实践。
  B. 革命阶级追求奋斗的社会理想,带有道德理想色彩,忠诚于共产主义事业,为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而奋斗就是明证。
  C. 既然空想社会主义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理想的直接源泉,那么可以认为空想社会主义者有超前的科学预测,与科学社会主义重合度极高。
  D. 承认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的联系,并不是要求我们以前者代替后者;承认二者的差别,则要求人们注意发挥后者在实现前者中的作用。
  【答案】1. C    2. C    3. C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是对文本内容的考查,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C项,“等同于”表述错误,原文第二节为“社会理想主要是指一定阶级的政治理想”。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答题关键词 “微博不是好的说理形式的理由”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答题区间在文章第三节,C项“道德理解”与“社会理想”关系理解错误。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题中的C项就是曲解文意。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C项“科学预测”分析有误。原文第三节“社会主义理想就首先在空想社会主义者那里以道德预测和理想的形式得到了首次表现。作为精神力量,它对当时人民群众和早期无产阶级自发斗争起了感奋作用,给社会的发展从道德上指明了方向,从而使它自己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理想的直接源泉。”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曲解文意”“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选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代李清照”———沈祖棻
  一提到沈祖棻,人们都不约而同地要在她的名字前冠以“当代李清照”的称号。吴宓曾盛赞沈祖棻:“棻词殊佳,宓所识女中第一,”
  沈祖棻1909年生于苏州一个保留着浓厚的文化传统但已衰落的地主家庭。家庭的文化熏陶使她自幼就对文学显露出强烈的爱好和天赋。1932年,这个年仅23岁的大学生,愤然执笔,以一阕«浣溪沙»,将“九一八”事变后国人对山河破碎的忧患,传递得浓密婉转,令中央大学文学院长汪东拍案叫绝,更令沈祖棻由此赢得“沈斜阳”别号———芳草年年记胜游,江山依旧豁吟眸。鼓鼙声里思悠悠。三月莺花谁作赋? 一天风絮独登楼。有斜阳处有春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