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题,约9200字。
2006年长沙市一中模拟试卷六 语 文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驾驭 翁妪 熨贴 誉满全球 与会人员
B.把持 对峙 侍候 有恃无恐 严阵以待
C.落榜 落枕 落色 落在家里 落叶归根
D.帐簿 怅然 涨潮 张皇失措 为虎作伥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演绎 事必躬亲 忸怩作态 有志者事竟成
B.缉捕 声名雀起 沁人心脾 事实胜于雄辩
C.噩耗 意气风发 鞭辟入理 多行不义必自毙
D.清澈 坐收渔利 乔妆打扮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人类的技术发明史上,没有一种技术发明能像信息化技术那样,在几十年的时间内,便 到了各行各业、各个角落,以至使人类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②纸质文学中有太多的权利和太多的条条框框,比如版权、所有权、署名权的问题等,而网络文学则把这些 了。 ③走向21世纪的中国教育必须有超前意识,所谓“超前”,是指学校 要承担传递人类已有文化的使命, 要承担构建为未来社会培养新人的新型文化使命。
A.渗入 颠覆 一方面/另一方面
B.渗透 颠倒 不但/而且
C.渗透 颠覆 不但/而且
D.渗入 颠倒 一方面/另一方面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下课之后,班上的几个“混世魔王”扔书包、弄本子、拍桌子、踢凳子,把教室搞得沸沸扬扬,乌烟瘴气。
B.宋朝名画家李公麟在他的《放牧图》中,将无数匹马的重复为主题,以寥寥几笔线条表示原野上低伏缓和的山坡和几棵孤单的树为背景,形成背景与主题简繁的强烈对比,这正是画家惨淡经营的匠心所在。
C.长沙的小吃,多种多样,风味独特,耐人寻味,令很多外地游客赞不绝口。
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件丑事即使不宣传,也会有人知道的。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1O架参加表演的阿尔法喷气机是昨天上午11时从香港飞抵珠海机场的。机身上喷有法国国旗红、白、蓝三色的“阿尔法”依次按编号停放在停机坪上。
B.地球运行到月亮和太阳的中间并成一线时,太阳的光被地球挡住,不能射到月球上去,便产生月食。月球全部受不到阳光照射,叫月全食;只有部分受不到阳光照射,就叫做月偏食。
C.在开会时,以前经常出现的手机声四起的不文明现象已大大改观。
D.侵入我国的寒潮的路径,不是每次都一样,这要看北极地带和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哪一部分气压最高,我国哪一部分气压最低所决定的。
6.对下列语句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些文字拙劣的、词不达意的、欠通的语句密密麻麻,作者有点像是骑在“文字”这匹未驯的马上,马乱蹦乱跳,把他掀下来了。
“‘文字’这匹未驯的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给抽象的事理以形象的解说,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同时也耐人寻味,给人以艺术享受。
B.南面,则是苍茫无垠的渤海,这万里长城,从燕山支脉的角山上直冲下来,一头扎进了渤海岸边,这个所在,就是那有名的老龙头,也就是那万里长城的尖端。
这句话中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方法,用“直冲下来”“一头扎进”给静态的“万里长城”以动态的描写。语言表达既生动优美,新奇鲜活,又简洁明快,直截了当,激发了读者的艺术联想。
C.你看那黑土呵,黑得这样油光光,乌亮亮,真叫人看不够,爱不够!我忽然想起一句民谚,这样的土地,种上车杠能发芽,插下扁担会结瓜。
语段中引用的民谚运用了夸张和对偶的修辞方法,既生动地突出了土地肥沃、能种出好庄稼的特征,又抒发了作者对黑土地挚爱的情怀,同时还增强了语言的对称美。
D.不是有无数人在讴歌那光芒四射的朝阳、四季常青的松柏、庄严屹立的山峰、澎湃翻腾的海洋吗?不是有好些人在赞美那挺拔的白杨、明亮的灯火、奔驰的列车、崭新的日历吗?
这里连用两个反问,并套用了排比,既起到强调语意、强化语势的作用,又使语言表达跌宕有致,同时也抒发了强烈的感情。此外,还使语言富有整齐美和节奏感。
二、(12 分,每小题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一10题。
华人姓氏有宝藏
姓氏通常被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的范畴,然而将它作为生物学标记进行群体遗传学研究,在国外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从19 世纪开始,西方姓氏遗传学家已从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姓氏传递中,找到了有关生命遗传的信息。1985 年,美国斯坦福大学人类群体遗传学专家卡瓦利· 斯福扎将他的“姓氏基因”理论带到中国。那时,有着5000年姓氏记载的华夏民族尚未意识到姓氏与基因有关联。
斯福扎认为,通过对中国人姓氏和同姓人群分布规律的研究,就有可能找到探讨中国人起源和父系遗传物质进化的一条新的重要途径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