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2500字。

  陕西省榆林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整理制作:青峰弦月工作室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我们沿袭传统文学理论批评模式以及运用西方概念话语体系,来进行网络文学评论时,会特别强调“文学性”,侧重于作家作品、文化现象和社会背景的分析。事实上,网络文学评论的侧重点,应该是“网络性”。因为它的文本、作家、潮流与现象,是嵌入互联网“屏阅读时代”的新文学生产机制中的,并且随着从桌面电脑屏到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手机屏而不断变化。传统平面阅读单向度的文本作家分析,已经被屏阅读互联式的“网络性”所替代。这意味着理论与批评的坐标体系需要重建。
  现在的网络文学研究有两个非常典型的现象。一个是传统或学院派的研究者经常进不了“场”,常在“外围”打转,并且习惯于用传统文学理论批评体系特别是西方理论话语体系来“裁剪网络文学的作品和审美”。他们在用传统文学理论特别是西方理论的话语和概念体系,对网络文学作品进行批评,难免产生“隔墙看花”之嫌。另外一个是那种从“网络”之中生长出来的批评和分析,无法体系化与科学化,并且对外界充满抵触。这在主观和客观上都阻碍了与外界的交锋与交流、吸纳与融合,从而影响了网络文学评价体系的建构。
  当前,亟待立足网络文学发展现实,借鉴并融合传统文学理论体系,建构一个既具内生性又具有丰富成长性的网络文学评价体系。这需要跨越纯文络小说、通俗文学与严肃文学、虚构文学和非虚构文学等之间的界限,也必须要跨越文学与非文学、文学评论与其他社会学科理论之间的界限,采用一种跨界的“系统论”“生态学”研究方法,来观察和研究这样一种“新的文学”评价体系的诞生。
  面对大力发展网络文艺的新机遇,我们应该从网络文学现状出发,建构起网络文学的新价值评判体系。要扎根于网络文学与新文艺的“场”中央,捕捉、提炼和总结那些新经验、新理念,跨界重建一个全新的评价体系,倒逼传统文学理论与价值评判体系的变革和创新。网络文学研究要把这种新文艺生产场内的新经验、新理念和新逻辑加以提炼与总结,将它表达出来,贡献并参与到新时代文艺的建设之中,使之成为繁荣发展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唯其如此,才能直面中国网络文学庞大的创作实践、创新风潮、重大理论问题,以“在场的亲历、见证与创造历史”为基点,“跨越一切边界”,并在文艺边界重塑中,建构起属于网络文学特有风格和固有特色的评价体系。
  (选自《重点是“网络性”而不是“文学性”》,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文本作家分析是单向度的,已不适应当下“屏阅读时代”新文络性”的特点。
  B.传统文学研究完全不理解网络文学作品特点,而当下的网络研究又缺乏体系化和科学化。
  C.网络文学评价体系应当采用跨界研究方法,脱离文学领域来探讨和研究新的文学现象。
  D.网络文学研究要提炼与总结新经验、新理念和新逻辑,为新时代的文艺建设作出贡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先指出当下网络文学评论存在的强调“文学性”这一现象,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B.文章从两个方面列举了网络文学评论存在的误区,既有引证,又有阐释,说服力很强。
  C.第三、四两段立论,文章分析了网络文学评论面临的形势,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D.在全文分析的基础上,最后一段提出观点:网络文学评论要侧重于其特有风格和固有特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只是沿袭传统文学理论批评模式来进行网络文学评论,就会陷入片面化的误区。
  B.如果能够将传统或络研究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就会取得显著的成果。
  C.只有立足网络文学发展现实,借鉴、融合传统文学理论体系,才是正确的研究做法。
  D.网络文学价值评判体系变化巨大,因此传统文学理论与价值评判体系需要变革创新。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读    瓷
  朱谷忠
  书是读不完的。在福建德化,瓷也是读不完的。
  瓷何以用读呢?这是因为在我看来,瓷的诞生过程,完全是一次艺术创造的过程。尤其在德化,优质的陶瓷原材料是大自然赐给德化最珍贵的原生态物质,但单有丰富的瓷土原料,没有良好的开发、加工、利用,就不能昭显原材料的质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