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590个字。
第24课刘姥姥进大观园
教学目的
1.积累语言,了解曹雪芹与《红楼梦》。
2.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笑”表现人物性格的。
3.体会作者写这场“笑剧”的用意。
教学重难点
梳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笑”表现人物性格的。
教学设想
通过对故事的复述,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人物与环境;学习作者对人物与环境的写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年),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伟大的文学家。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颙之子,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
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
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曹雪芹增删十次,批阅十载创作了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又名《石头记》《金玉缘》。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
毛泽东曾说,对《红楼梦》不读十遍就没有发言权,甚至有人说,读书不读《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红楼梦》可以说是一部综合多门艺术的名著。
课文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讲的是刘姥姥--一个乡下人进了美轮美奂的大观园,处处感到新鲜,处处感到好奇,也因此闹了很多笑话。但刘姥姥面对贾家生活的豪奢,却不是表现出羡慕的情状,反而屡次感叹贾家的奢侈浪费,而且把那些奢侈消费一再换算为平实的居家生计。
刘姥姥在《红楼梦》这部巨著中,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虽算是王家在京中的一门连宗之族,但知者甚少,早已疏远。但在《红楼梦》的作者妙笔下,刘姥姥却成了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刘姥姥进大观园”也成了日常常用的俗语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刘姥姥进大观园》,从一个细小的角度领略其不朽魅力。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从整体上理解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用(一,二,……)标出意义段,要求体现小说的结构特点,用(1,2,……)段内的层次,标出主要人物,并简要批注作者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用[ ]标出环境描写,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列出不懂之处。
一、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
潇湘(xiāo) 篾片(miè) 发怔(zhèng) 麈尾(zhǔ) 砒霜(pī) 蓼溆(liǎo xù) 岔气(chà) 促狭(cù) 戗金(qiàng) 秋爽斋(zhāi)
调停:①调解。②照料;安排(多见于早期白话)。
发怔:发呆。
岔气:又称急性胸肋痛,指运动时,特别是跑步中,胸肋部产生的疼痛。
促狭:狭窄,窄小的意思。方言,意为刁钻,爱捉弄人。引申为气量狭小,捉弄人的意思,
筵席:指铺在地上的坐具;酒馔。筵席是食用的成套肴馔及其台面的统称。古称酒席。古人席地而坐,筵和席都是宴饮时铺在地上的坐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