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共40张,文字处理约5550+670字。
7 记念刘和珍君
课后篇巩固提升
随堂演练
一、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1.下列对节选文段内容和语言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才知道”的“才”说明“我”知道消息之晚,这便用铁的事实驳斥了所谓“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B.“下午便得到噩耗”,副词“便”说明惨案发生之快,雄辩地证明这是敌人预先设置的“罗网”。
C.“居然”“竟”“不料”“不信”等词,说明惨案出乎“我”的意料,反映了敌人的凶残超乎人的想象。
D.“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惨象”和“流言”一样,足见反动派的凶残。
解析D项,理解错误。这句话中“尤”,是“更加”的意思,表示强烈的递进语气。“惨象”,已足见反动派的凶残;“流言”,则比刀枪更加阴险。
答案D
2.“衰亡民族”“默无声息的缘由”是什么?
解析结合上文的“惨象”“流言”两个词,不难看出“默无声息的缘由”是反动派的无情杀戮和反动文人的诽谤诋毁。
参考答案敌人凶残的暴力统治和反动文人用反动舆论进行的思想统治。屠刀加钳口术的专制统治,使得我们的民族更加衰亡了,使得我们的民族没有人敢为自由、国家而
……
7、记念刘和珍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三一八”惨案及刘和珍等烈士的事迹,牢记革命先烈对社会的贡献。
2、理解关键句子,深入领会作者“悲愤交加”的深沉情感。
3、掌握反语、比喻等修辞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合作探究,透过语言挖掘深沉含义。
2、分析揣摩,理解疑难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略革命烈士身上的崇高品格,理解鲁迅先生的“斗士精神”,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提升人生境界。
2、理解作者对文中三类人的态度及评价,感受作者深沉的情感。
【教学重点】
对作者情感的把握
【教学难点】
对抒情、议论性疑难句子的理解
【教学时间】
安排两个课时
【问题思路】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
(一)背景介绍
(二)自由朗读全文,疏通字词障碍,把握文章整体脉络
(三)分析、理解第一、二部分
①本文写作的缘由是什么?
②既然如此,为什么作者又说“我实在无话可说”?
③怎么理解“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二、作业设计
1、熟读第一、二节,背诵第二部分第一段
2、重点预习第三、四、五节。
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
学习第三到七节
阅读这几部分,看作者是怎样记念、怎样揭露的。第一节里作者写到“毅然预订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那么,在第三节和第五节里作者又写了刘和珍的哪几件事?这些说明了刘和珍的什么?带着这个问题,由学生默读后回答。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