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题,约11180字。
重庆市云阳高级中学高2019届高三第一次定时训练语
Yuxingjiaoyu整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 分,考试用时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9 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一个好的社会语言体系,或者说,一种母语,应当是丰富而多元的。俗语有亲切之益,雅言有出尘之美。跟公言与私语的并存一样,雅言俗语也要能共冶一炉,才是美好的语言生态。不过近一百年来,母语的生态破坏相当严重,一方面,是“雅言”有异化为“大话”“空话”“套话”之弊,不管是80 后还是90 后,多新的世代都会在学校里、社会上习得一套高越而空洞的宏大叙事;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俗语”的重口味化与单调化也日益普遍。
我并不反对语言日新月异的变化,不过常常对其中某些趋向保持警惕。以年轻人表达情感的主流形式来说,一是语言的重口味化,人人都滥用表面无害却含意粗俗的语言,习以为常之后,会让轻微细腻的表达变得无感;二是语言的可视化,这里不只指年轻人爱用的颜文字(emoji)、表情包,还包括“挠墙”这样情感的通用表达式,虽然动态十足、情感鲜明,但也会让个体不同的、复杂的情感变成有限的、模式化的表达,加上流行语的滥用,既反映了现代生活反个性的模式化倾向,同时也让本来丰富多彩的母语变成“繁盛的荒原”。
现代社会新的“雅言”应该是什么样子?我可不赞成以所谓的“古雅”为美,尤其是用半通不通的文言书写时事。从清末到民初,很多脱胎自文言文传统的启蒙知识分子都曾惋叹自己不能写一笔流利清晰又不乏美感的白话文章,而只能是半文半白的“半大解放脚”。中国现当代文学众多作家一百年于此不懈探索,才让白话也有成为“雅言”的可能。而当书写变得过于容易,语言便容易汗漫无所依,像今天的网络小说动辄数百万言,日更六千或万字,有多少作者还顾得上在语言方面下功夫?在此背景下,重视语感,讲求炼字,便成为一种难得的自觉。
进入新媒体时代,前进的道路上仍然荆棘密布:上千万的微信公众号写作,如何在保持语言鲜活平易的同时,避免“文艺腔”“鸡汤腔”这种新的陈词滥调,避免“读文章变成读标题”的碎片化阅读,又变成了语言自净的重大命题。一种闻一知十、热衷套用、惊叹号满天飞的语言,无论如何称不上优美的母语。
我理想中的母语,既有合理的分层分域,让表达得体而有效,又有着无垠的更新资源,任何语种、任何创造都可以冲击表达的习惯,同时又能拥有强大的自净能力。更重要的是,母语应该包含尽可能自由的表达,以促进自身的多元化。一个生动的词汇或短语出现了,我们高兴,但又知道它使用时的边界,满屏“洪荒之力”“友谊的小船”也委实让人厌烦。能写出新鲜时尚的语句,也能转换典雅或平实的风格。
食无定味,适口为佳,美好语言的标准无非两条:有效,悦耳。在人人想着创新的年代,自觉认知与坚守语言的底线,或许才能让我们的母语故乡变得更加美好。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雅言”的“大话”“空话”“套话”,“俗语”的重口味化与单调化,使母语的生态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B. 颜文字、表情包,“挠墙”表达式,虽然直观可视,却很难让不同的人对自己的感情作个性化的表达。
C. 母语的创新、语言的日新月异固然可喜,但要谨防它对表达习惯的冲击,必须增强语言的自净能力。
D. 在当今这个新媒体时代,各种写作、各种表达形式层出不穷,这反映了我们的母语已经不再优美了。
2. 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文章第一段提出观点之后,指出了母语的生态破坏相当严重的境遇,揭示关注母语的必要性,很有警示作用。
B. 文章第三段中清末民初知识分子的惋叹、现当代文学众多作家的不懈探索,证明了白话优于文言的观点。
C. “繁盛的荒原” “半大解放脚”等比喻,增添了文章语言的生动性;文中大量的例证,增强了文章语言的说服力。
D. 文章围绕母语要雅俗共冶展开,从表达形式、语言运用等方面论述了母语使用上存在的弊端及其影响。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一般来说,文言典雅,白话平实,以文言写时事,以白话写古事,都不伦不类,如同“半大解放脚”。
B. 如果一个作家自觉地重视语感,讲求炼字,那么写作不可能变得过于容易,语言也不可能汗漫无所依。
C. 既然理想的母语有合理的分层分域,那么雅言俗语就各有所需,公言私语乃至方言普通话都各有所用。
D. 社会生活多姿多彩,决定了母语应该丰富多元,避免模式化和单调化,否则无法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二、古代诗文阅读(78 分)
(一)课内文言文翻译及文化常识(本题共2 小题,13 分)
4.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 晋侯、秦伯指“春秋五霸”中的晋文公姬重耳和秦穆公嬴任好。侯、伯在周朝是天子赐给的爵位,爵位往往就是政治权力的标志,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B. 祖,出行时祭祀路神,由此引申为饯行。如“祖道” “祖”都指古人出行时祭祀路神,“祖别”指祖饯送别,“祖行”指饯别将病逝者或饯行。
C. 庠序,是指古代的国立大学,设在京城,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设庠序以化于邑,学子愤慨于庠序,商贾喧噪于廛市。《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D. 四海,在我国古时指东海、西海、南海和北海,泛指海内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