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习题:第三章+通讯:讲述新闻故事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习题:第三章+通讯:讲述新闻故事+课时跟踪检测(七)+Word版含答案.doc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习题:第三章+通讯:讲述新闻故事+阶段质量检测(二)A卷+Word版含答案.doc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习题:第三章+通讯:讲述新闻故事+阶段质量检测(二)B卷+Word版含答案.doc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习题:第三章+通讯:讲述新闻故事+课时跟踪检测(八)+Word版含答案.doc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习题:第三章+通讯:讲述新闻故事+课时跟踪检测(六)+Word版含答案.doc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习题:第三章+通讯:讲述新闻故事+课时跟踪检测(五)+Word版含答案.doc
阶段质量检测(二)
(A卷 学业水平达标)
(时间:60分钟 满分:55分)
一、新闻阅读(42分)
(一)(福建高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
九天神眼
从起初遥远的一点,到依稀模糊的轮廓,再到清晰可见的机身,减速、放下起落架、稳稳在某军用机场降落。“奖状”飞机又一次执行特殊任务凯旋了。
走近它,“小”是给人最直观的印象。机身长、宽不过数米,差不多一人多高。而让人很难想到的是,眼前这小小的“个头”,竟能在13 000米的高空飞行,最大巡航速度0.72马赫,可连续飞行6个小时。一进入机舱,才发现这小小的“身板”还着实能“装货”:在直径不足1.5米、高只有1.45米的狭窄机舱内,就装有3个固定座椅,两个座椅在驾驶舱,1个长椅在后舱,各型电子设备占据了舱内大半个空间。而这也给驾驶“奖状”飞机的机组成员带来了麻烦,狭小的舱内空间,使得除两名驾驶员外,机组其他人员只能挤坐在一尺见方的小长椅上,蜷缩着直不起腰、伸不开腿,时间一长,腰酸背疼不说,想方便也找不着地方。但就是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他们每次执行任务都要连续飞行四五个小时。
谈及飞行经历,机长张凯如数家珍,“自1986年配备‘奖状’号,我们中队已先后7次入藏,20余次进疆,飞行面积超过250万平方公里,协助完成10余项重大科研攻关,完成抢险救灾任务160余架次。”
多年的飞行,让“奖状”中队满载殊荣,也使他们不少人患上了“职业病”。副教导员孙文奎说,“每晚7点半要准时守在电视机前看天气预报,不管有没有任务,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天。”“一有灾情,无论天气如何,我们都会自发处于待命状态。在那种情况下,灾情就是命令,我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一次,张凯机组飞往重灾区北川遥感航拍,电瓶温度指示灯突然报警,温度直线上升。如果处理不好,就有可能造成空中断电的危险。千钧一发之时,机长张凯脑海中掠过了一个个特情处置预案,一个个处置口令也脱口而出:
“下降高度!”
“跳开X号保险丝!”
终于,飞机从7 000余米下降到6 000米,故障被机组成员镇服。
让机组成员终生难忘的是2011年7月的西藏航拍任务。当时,西藏正值雨季,动辄狂风骤雨,天气变化无常,气象条件非常恶劣;每个成员都出现了较强的高原反应,为了保证有足够的体力飞行,大家只好边吸氧、边打点滴、边研究飞行计划,最后圆满完成了既定任务。
飞险区、闯禁空、测山河、赴震区……一次次的枕戈待旦,一次次的受命飞行,这支“奖状”中队屡建奇功,满载殊勋。在这光环的背后,蕴含着的是一份大爱。
除日常的训练外,“奖状”飞行团队每年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在外执行飞行任务,陪同家人的时间自然也就少了许多,有时接到紧急任务,还会和事先安排好的“家事”“撞车”。
或许在有些人的眼里,他们不是合格的父亲、丈夫和儿子,但在家人的心目中,却有着不同的答案。
一位飞行员家属说道:“选择了飞行员,就是选择了寂寞,为了‘大家’,一点牺牲不算啥。”一个轻松的回答,一个灿烂的微笑,折射出的是一份包容与关爱。
“总觉得平时亏欠他们的太多,在家的时候就多给老婆孩子弥补一点。”一机组成员轻描淡写的一句话,道出了这位飞行30多年、6 000余小时飞行员的氤氲柔情。
(摘编自苏银成等《探空测地的“九天神眼”》)
1.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段写“从起初遥远的一点,到依稀模糊的轮廓,再到清晰可见的机身,减速、放下起落架、稳稳在某军用机场降落”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对下文具体写“奖状”飞机的阅读兴趣。
B.第二段通过列数字的方式详细地写飞机的小,是为了突出飞机的狭小精巧。
C.从机长张凯处变不惊、从容镇定的处理突发事故,可见其“临危不乱”,且险情完美化解、故障安全解除,可见其“技术精湛”。
D.故障解除过程中,机长一声令下,机组成员有效配合执行,可见出“配合密切”。
解析:选B B项是写就是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执行任务都要连续飞行四五个小时。突出了机组人员不怕困难的品质。
2.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奖状”飞机虽“小”,但“装货”能力不小;它的本领也不小,飞行高度高,航速不低,续航能力强。
B.“奖状”飞机舱内空间逼仄狭窄,机组成员的活动空间不到机舱的一半,这给机组成员带来了诸多不便。
C.“奖状”号机组1986年成立以来,飞行架次多,作业面积广;多次参与导航工作,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D.文章写2011年7月西藏航拍一事,突出了“奖状”号机组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作风。
E.这篇通讯点面结合、以小见大,主要通过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来表现中国当代军人的阳刚之美。
解析:选CE C项,“多次参与导航工作”与原文信息不符,文章中的表述是“协助完成10余项重大科研攻关,完成抢险救灾任务160余架次”,并未提到“导航工作”。E项,“主要通过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表述有误,文章塑造“奖状”号机组人员,最主要采用的写法是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少有,心理描写几乎未涉及。
3.请根据文本,探析“蕴含着的是一份大爱”这句话的含意。(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本题,要先分析本句的关键词“大爱”,结合文本可知“大爱”主要是指机组人员的为国为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然后再分析这份“大爱”中所蕴含的机组人员及其家属什么样的人生价值与时代精神,这里包括家属的无私奉献和机组人员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
答案:(要点)①机组成员高度的使命感,对国家对人民高度的责任感;②家属对机组成员的理解,对国家事业的支持;③机组成员及家属为“大家”而牺牲“小家”“小爱”的奉献精神。(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8分)
山沟沟里的老电工
在太平镇高店村一带,有一位当地群众家喻户晓的光明使者。他,就是太平供电营业所的户表管理员——陈太兴。八年如一日,他无怨无悔,兢兢业业地奋
……
课时跟踪检测(五)
(时间:30分钟 满分:23分)
一、新闻阅读(17分)
阅读下面一篇通讯,完成后面的题目。
怀念彭德怀伯伯
——任远远[注]在追悼会上深情回忆
1978年12月24日下午,我扶着妈妈走上人民大会堂的阶梯,参加彭德怀同志、陶铸同志的追悼大会。在哀乐声中,我凝望着他们的遗像,仿佛看见彭伯伯在亲切地向我问话……
我虽然没有跟随彭德怀同志征战疆场,也不曾在他部下当兵服役,但我曾是他的近邻和好友。 我称呼他彭伯伯,他有时叫我小崽子(这是湖南乡间的爱称),客气一点时叫我小朋友。
在延安枣园的时候,我们家的左边不远是彭伯伯的家。我爸爸常到他家里去,我在家中找不到爸爸就首先到他家去找。爸爸和彭伯伯在一起有时谈工作,有时下棋,有时也踏着月色搂抱在一起摔跤。那时候我只有三四岁,经常经过彭伯伯的窑洞到枣园的大门或小渠对岸的树林里去玩。彭伯伯每见到我总跟我谈上几句话,或是哼着“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歌词,用右手做成大刀的样子放在我的脖子上说“杀头”,这时我也要学着他的样子还他一句“杀你的头”。他还喜欢抱着我,用手在自己的嘴下做一个拔胡子的动作,然后再把胡子栽到我的下巴上,并且问我“胡子栽上了没有”,叫我摸摸。以后很长时间,“杀头”“栽胡子”便成了我和彭伯伯之间的一种特别亲热的表示,直到我十七八岁他还常给我栽胡子,并问我是否还杀他的头。
抗美援朝期间,有一次彭伯伯回国汇报工作,休息时我请他讲讲在朝鲜打仗的故事,他从来不讲自己,只讲朝鲜人民,讲志愿军战士。我听他的警卫员景希珍同志说,有一部《朝鲜通讯报告选》,原有三篇写他在朝鲜指挥战斗的故事,但他审稿时都删掉了。我问他为什么?他说:“这是我的权利,因为党和人民的功劳,不能记在我的头上,我只是党和毛主席的一个兵。”
彭伯伯生活朴素,事事想着人民。我常听他说:“我们现在比起过去的生活不知好了多少倍,要和过去比。”有一次,他说:冷天有暖气,洗澡还生个热水锅炉,像我们这样的生活,全国人民要五十年后才能达到。他不喜欢人家给他照相,遇到记者要照相时,他就算一笔账,说一个胶卷多少钱,一张照片多少钱,折合多少斤小米,能养活多少老百姓等。所以记者采访时,总是远远地照几张就赶快离开,免得挨批评。
彭伯伯尊重别人的工作和劳动。记得有一个星期天,原定他下午要去看一个国防展览,中午突然接到电话,叫他下午三点开会,秘书说不去看展览了。我知道展览会的同志已为他做了准备,就告诉他说:人家都准备了,你又去不成了。彭伯伯一听便说:“吃了午饭我就去,人家准备了,我不能不去。”还有一次他外出开会之前,眼镜上的螺丝掉了,浦阿姨拿来找我,我从另一副坏眼镜上找了一个螺丝配上,送给彭伯伯,他接过眼镜高兴地说:“到底是工人阶级伟大呀。”
敬爱的彭伯伯一生为人民,死后还要为人民的果树做肥料。1966年底,在“四人帮”的指挥下,把他从成都揪到北京游斗,使他受尽了摧残折磨。1973年彭伯伯患病住进了医院,病危时,他仍念念不忘人民,曾多次嘱咐亲属说:“恩格斯的骨灰是嘱咐倒在大海里的,我的骨灰你们给我埋起来,上面种上一棵苹果树,别人也不知道,我还能为人民当果树肥料。”
敬爱的彭伯伯,您一生为人民,人民想念您。在党中央领导下,为您平反昭雪,给您恢复了名誉,您安息吧!
1979年4月
[注] 任远远为任弼时之女。
1.回忆彭德怀在延安枣园时的情景,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现了彭德怀幽默风趣的性格特点。
2.第四段审稿删稿这一情节说明了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现了彭德怀的谦虚胸怀,不居功,不自傲。
3.本篇通讯的结尾有什么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属呼吁式结尾。表达了对彭德怀的思念之情。
4.试分析这篇通讯在结构上的特点。(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从总体上看,按逻辑顺序,属于纵式结构。先由追悼会引起回忆,先回忆延安时期,再回忆抗美援朝时期。再从三个方面揭示彭德怀的优秀品质。最后发出呼吁。延安时期与抗美援朝两个时期是并列关系,三个方面的品质是三段并列,这又体现了横式结构的特点。
二、新闻实践(6分)
5.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为这则新闻续写一个恰当的结句。(3分)
中新社北京8月22日电 今天来自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的消息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