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040字。

  2019年高考诗歌送别诗专练
  方法引导。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 常见意象:时间(傍晚、月夜)地点(长亭、渡口、古道、南浦等)物象(瘦马、芳草、晚风、柳树、笛声、远山、浊酒等)3.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4.感情色彩: 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5.常用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衬托、虚实结合送别诗鉴赏要点1.送别诗名目的,本诗作者是写给谁的,为什么要写这首诗。要结合题目注释弄明白分别的原因。2.明意象。作者用什么承载情感。结合习题弄明白阅读重点,阅读时间地点意象,抓住烘托渲染气氛的意象,搞懂能表达离别的传统意象。3.明手法。对比反衬,比喻拟人,虚实结合。抓准手法,弄清手法的艺术效果很重要【鹊桥仙】和范先之送祐之弟归浮梁①
  辛弃疾
  小窗风雨,从今便忆,中夜笑谈清软。啼鸦衰柳自无聊,更管②得、离人肠断。
  诗书事业,青毡③犹在,头上貂蝉④会见。莫贪风月卧江湖,道日近、长安路远。
  【注】①范先之,作者门人。祐之,作者族弟。②更管:哪管。③青毡:指家传旧物,也喻指高贵世家。④貂蝉:即貂蝉冠,指高官。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啼鸦衰柳”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渲染悲凉气氛,为下面写“离人肠断”作了铺垫。
  B.作者怪罪鸦和柳不管离人之愁,这样的表达无理而妙,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C.“莫贪”一句叮嘱族弟不要贪于玩乐而虚掷光阴,文字里面满是兄长的殷切关爱。
  D.下阕借典故表达劝勉之意,扭转了上阕的消沉忧伤,使全词呈现慷慨高昂的情调。
  2.这首词上阕“小窗风雨,从今便忆,中夜笑谈清软”与“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都写到了什么场景?描写时各是如何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的?请简要分析。(6分)
  1.D
  2.(第一问)都写到了亲人夜晚交谈甚欢的场景。(2分)
  (第二问)①辛词由眼前实景转入回忆兄弟两人夜半笑谈的场景,由实入虚。②李诗想象夫妻团聚时回忆眼前巴山雨夜的场景,虚中有实。(4分)
  千秋岁•水边沙外①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
  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幕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②。携手处,今谁在?
  日边③清梦断,镜里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本词作于诗人因元祐党社祸被贬期间。②指作者当时在京师供职秘书省,与僚友西池宴集赋诗唱和,鹓鹭,谓朝官之行列。③日边,典出《世说新语》,喻京都帝王身边。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开头四句描写了一派热闹的城郊早春风光,以乐景衬哀情,奠定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