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200字。
2005年,中国作文回眸
何 郁
2005年,既是中国作文考试改革进一步迈出较大步伐的一年,也是中国作文教学改革继续深入推进的一年。这其间,风云际会,风景无限。认真总结这一年的作文成败,对今后的作文考试改革和作文教学的探索不无裨益。因为作文牵扯到的东西很多,不是一篇小文章能够全面照顾得过来的,所以我们回眸的目光锁定在这样几个方面:高考作文、中考作文、作文教学、作文热点、作文建设等,这几个问题也应该算是作文的核心问题吧!
高考作文:花开16朵,朵朵明艳,异色纷呈
自2004年起,中国高考在以前上海和北京两个直辖市自主命题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快步推进,自主命题的省份一下子增加到11个省市,再加上全国命题又分出四个地区,语文试卷增加到15套,高考作文15道题目。2005年,分省市命题继续推进,数量扩大到13个省市,2005年语文试卷增加到16套,高考作文16道题目,增加了山东省和江西省2道题目,但全国卷减少了1道题目,其推进、创新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这意味着,在全面进入新课程以后,为了使中国的基础教育迈出更大的改革步伐,国家已经率先在高考改革上亮出了新旗帜,改革和创新的气息扑面而来。
悉心考查这16道高考作文题目,我们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
第一,是一个“稳”字当头。高考改革固然要真实而有效地为高校选拔优秀人才,但也应该考虑到社会和教育的稳定,因为高考牵涉的面太广,千家万户,上至国家政要,下至凡夫走卒,都眼睛盯着呢!所以,“稳定”是高考改革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2005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就充分体现了一个“稳”字。这“稳”字有两层涵义,一层是就命题形式上说的,一层是就命题思想上说的。先说命题形式。16道作文题目,有11道是继续秉承着2004年的高考作文命题思路,或者是话题作文,如全国卷(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话题)、山东卷(以“双赢的智慧”为话题)、广东卷(以“纪念”为话题)、江西卷(以“脸”为话题)等,或者是命题作文,如北京卷(以“说‘安’”为题)、天津卷(以“留给明天”为题)、重庆卷(以“自嘲”为题)、辽宁卷(以“今年花胜去年红”为题)等,命题形式稳健而庄重。这其中话题作文在命题时没有为创新而创新,形式上有诸多的沿袭,比如仍然是以关系性话题为主,仍然是较多出现两个字、一个字话题,这样做不至于给广大的考生造成混乱,便于考生正常的发挥,体现了对考生的心灵关怀。再说命题思想。在命题思想上,高考作文命题同样表现了稳健的作风,仍然是引导学生关注人生、关注生命、关注人伦、关注社会、关注成长,尤其值得肯定的是,许多作文命题表现出了一种较好的建设性和阳光性。所谓“建设性”,是指我们的命题思想与新的课程标准的精神暗暗呼应,对日常的作文命题提供了一些正面的借鉴因素,这无疑具有建设性的意义。所谓“阳光性”,是指我们的命题特别注意诱导学生走向光明的一面、健康的一面,这在当今这个有些浮躁的社会里显得尤其重要和必要。比如说北京卷就是这样一道好题目。“说‘安’”,这个“安”字,大可以上升到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思考,“安定”、“安稳”、“安全”,小可以联系到自身来思考,“安于平凡”、“平安是福”等等,不仅提供了极其广阔的思维空间,而且对引导学生认识生命、认识人生、养成一种良好的进取心态特别具有现实意义。这一条恰恰是新的课程标准中比较关注的一点,也是我们当前讨论得比较多的一点。
第二,是一个“破”字出新。2005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尽管“稳”字当头,但仍然创造出了新意,而且新意还不少。首先,命题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