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3500字。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2周周测
语文试题
整理制作:青峰弦月工作室
一周一次的小高考,你准备好了吗?拿出你的审慎,写出你的精彩,亮出你的成绩!!
一、诗歌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①
【唐】曹邺
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觞。
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②每年春草芳。
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③。
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④非我乡。
[注]①南海:今广州佛山一代。②上国:指京城。③蓝关、湘浦:地名,均为朋友归南海必经之地。④十二玉楼:传说昆仑山有五城十二楼,是仙人居住的处所,多指隐居之所。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夕阳、红霞,点明了送别的时间,诗人挽着朋友的衣袖举杯相劝,这一联情景相生,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一片深情。
B.“行人莫叹碧云晚”是劝友人不要因为暮云而叹息,借此表达对朋友的惜别之情;同时翻出新意,使朋友体会到友谊的温情。
C.“每年春草芳”一语双关,表面上写京城年年会有明媚的春光,暗含了京城科举考试每年举行,中举的机会还有很多。
D.诗歌颈联对仗工整,承接上句“春草芳”,实写送别时的环境,雪过蓝关寒气减弱,虚写朋友南归会途经湘浦,意味深长。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2.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为远景,“平林漠漠烟如织”便传达出一种空寞惆怅的情绪,它起到笼罩全篇的作用。
B“暝色”句为近景,用一“入”字由远而近,从全景式的平林远山拉到楼头思妇的特写镜头,突出了“有人楼上愁”的人物主体,层次井然,一个“入”字使整个画面波动起来,由远及近、由潜在到表面化。
C“有人楼上愁”句,这个由客观到主观、由物到人的过渡完成了。这个“愁”字把整个上片惆怅空寞的情绪全部绾结在一起,同时又自然地过渡到下片。承上启下,臻于绝妙。
D下片立足于客观景色的描写。在暮霭沉沉之中,主人公久久地站立在石阶前,感到的只是一片空茫。“空”也是上片所勾画的景物感染下的必然结果。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习题。
秋兴八首(其二)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①香炉违伏枕②,山楼粉堞③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注】①画省:尚书省,汉尚书省以胡粉涂壁,紫素界之,画古烈士像,故别称“画省”,诗中指诗人值守左省事。②伏枕:指卧病在床的人。③粉堞:用白垩涂刷的女墙,指建在城墙顶部内外沿上的薄型挡墙。
3.翻译全诗。
4.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句让古城夔府沉浸在“落日”的凄冷氛围中,寄寓诗人沦落天涯的悲戚之情。
B.“每”字的运用,在时间维度上拓展了诗歌意境,将自己眷顾长安之情写得深切感人。
C.“听猿”句是说听猿的叫声,从其凄厉的程度判断,它叫三声就已泪流。
D.“奉使”句是说跟随使者行船返回故乡,但“虚”字给予否定,怅然之情溢于言表。
E.以“画省香炉”遥忆往事,以“伏枕”写现实,虚实构成反差,鄙薄功名之心立现。
5.请从对比和景情关系角度,对尾联加以赏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习题。
咏怀二首(其一)
李贺
长卿怀茂陵,绿草垂石井。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
梁王与武帝,弃之如断梗。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
【注】长卿: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字长卿,公元118年,被免官,闲居茂陵。一简书:指司马相如的遗作《封禅书》,后被汉武帝封禅泰山所用。金泥:水银和金子搅拌用于涂封,此处指的是涂封《封禅书》。
6.翻译全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