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道小题,约14020字。
广东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上)高一级必修一模块考试
语文
一、文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
1. 对上文中的相关内容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的“惨象”指的是“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流言”指的是“她们是‘暴徒’,是受人利用的”。
B. “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不仅有反动政府的残酷镇压,也指走狗文人们的造谣诬蔑,而且苟且偷生者特别容易忘却历史。
C. 作者对“段政府令”和“流言”给予了反驳,刘和珍君是“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她“欣然前往”请愿,而不是受人利用的“暴徒”。
D. 这段文字多用短句,使用了不少整齐的句式,使用了反复和对偶的修辞,增强了语势,强烈地表达了鲁迅先生极大的悲痛和愤怒。
2. 作者说“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又说“我还有要说的话”。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无话可说”到“有话”,反映了作者悼念、愤恨交织的悲愤之情,这种悲愤之情也作为线索贯穿了全文。
B. 烈士的惨死使他“出离愤怒”,惨象使作者过分忧伤,所以说“还有什么话可说呢”,而并非真的无话可说。
C. “长歌当哭”是在痛定之后,愤怒到了极点,所以无话可说。“有话”显示作者化悲痛为力量的战斗行为。
D. 反动派的残忍、敌人的暴力和无耻谰言令人震惊,使作者无话可说,还有要说的话是要揭露敌人的真实面目。
【答案】1. A 2. B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中的“惨象”指的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流言”指的是“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还有什么话可说呢”的原因并不是“惨象使作者过分忧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3. 下列关于文中加点词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夜缒而出”“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朝济而夕设版焉”中加点的字“夜”“东”“西”“朝”都是名词用作状语。
B. “敢以烦执事”“焉用亡郑以陪邻”“阙秦以利晋”中加点的“以”字都是连词,表示目的,可译为“来”“用来”。
C.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中加点的“以为”“东道主”“行李”在句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都有所不同。
D.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越国以鄙远”“阙秦以利晋”中加点的字“亡”“鄙”“利”都是使动用法。
4. 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主谓倒装句) B. 邻之厚,君之薄也(判断句)
C.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被动句) D. 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
5. 下列关于句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晋侯、秦伯围郑:侯、伯,指爵位。周初的诸侯由中央统一分封,诸侯有公、侯、伯、子、男五个爵位等级。
B. 箕踞以骂曰:箕踞,两脚张开而坐,是一种不敬的坐态。古人席地而坐,臀部紧挨着脚后跟,相当于跪坐。
C.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边担任警卫的人。乘,指四匹马拉的车。
D. 既祖,取道: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古人很重视祭祀,如君主会祭社(谷神)稷(土神)。
6. 下列关于《沁园春•长沙》一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的开头就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百侣同游的情境:寒秋时节,诗人独自站在橘子洲头,凝望着脚下的湘江水滚滚北去。
B. 本词用一个“看”字,总领七句诗,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也寄寓着诗人追求自由和解放的火热的革命情怀。
C. 词的下阕虽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如“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可以说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图画。
D.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以设问结尾,表现了革命者雄姿英发的豪迈气概,实际上也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
【答案】3. C 4. D 5. D 6. A
【解析】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意义和用法。A.“西”不是名词用作状语。B.“敢以烦执事”中的“以”是介词,用。“以”后省略“之”。D.“鄙”是意动用法,以……为边境。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式。A.状语后置句;B.C.无特殊句式。
点睛:文言文句式总分两大类:固定句式、特殊句式。其特殊句式又可分为: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四大类,而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四类。
5.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实词的含义,重点是考查含有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的实词的识记。社:土神。稷:谷神。
点睛:此类题虽然是实词的理解,但实际上是考查考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此种题容易让考生误认为从文本中即可找到答案,而实际上,考查的内容主要依靠考生平时对文学常识的积累与不断的复习巩固。选项中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往往会在朝代、管理部门、人物、日常生活等方面偷偷的改换其它的内容,迷惑考生,思考时,一定要细心辨别。
6.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A词的开头没有写百侣同游的情境。
二、文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周昌者,沛人也,其从兄①曰周苛,秦时皆为泗水卒史。及高祖起沛,于是从沛公。从入关,破秦。汉王四年,楚围汉王荥阳,汉王遁去,使周苛守荥阳。楚破荥阳城,欲令周苛将。苛骂曰:“若趣降汉王!不然,今为虏矣!”项羽怒,烹周苛。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②等皆卑下之。昌尝燕时③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于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