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题,约11530字。
华南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其中考试
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孔乙己》《故乡》《藤野先生》都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中。
B. 戴望舒,现代诗人,受西方象征派影响,早期诗歌意象朦胧、含蓄。因《雨巷》的发表轰动一时,被称为“雨巷诗人”。
C.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春秋三传”之一。
D.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又名“太史公书”,是二十四史之首,其体例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这一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掌握情况,A项,《藤野先生》是鲁迅于1926年在厦门大学时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被收入在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
2. 下列各句中,没有病语的一句是
A. 迪士尼动画影片《疯狂动物城》不仅故事有趣,动物主角可爱,情节引人入胜,而且能将哲理意义、文化内涵自然巧妙地融进精彩的故事情节中,给人以启迪。
B. 在第53届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书展上,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获得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开创了华人在这一世界儿童文学领域至高奖项上零的突破。
C.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以诗词为主题的大型全民互动益智节目,其赛制、内容和表现形式都富有新意,力求打造一席特色鲜明的文化盛宴。
D. 我国即将实施的首部慈善法对慈善活动进行了明确界定,同时在规范慈善组织设立运营、促进慈善事业发展、开展慈善服务等方面也做出了规定。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B项搭配不当,应改为“实现了……零的突破”;C项偷换主语,应改为“节目组力求把该节目打造成一席特色鲜明的文化盛宴”;D项语序不当,应改为“在规范慈善组织设立运营、开展慈善服务、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等方面”。故选A。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 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出现多重定语或多重状语,就要考虑是否存在语序不当;如果出现长定语就要考虑是否淹没了中心词造成成分残缺;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 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适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面对那些不作为、胡作为的现象,他经常挥斥方遒,大家斥责,充满了正义感和责任感。
②这位94岁高龄的抗战老兵在微山湖上忆起峥嵘岁月,依然十分激动。
③现在的生活水平虽比以前有了极大的提高,但还是需要瞻前顾后,从细处打算;还是要节俭,不可铺张浪费。
④政府和企业都在处心积虑地位大中专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只要毕业生要求放低一些,就业并不是一件难事。
⑤4月3日发生的圣彼得堡地铁爆炸绝非偶然,俄罗斯总管普京正在此地,那里正在举行媒体论坛。
⑥国内首档书信类朗读节目《见字如面》,用书信带领我们徘徊在那些依然鲜活的时代场景,领会中国人的情怀与智慧。
A. ①②④ B. ①③⑥ C. ②③⑤ D. ④⑤⑥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首先明确各个词语的意思,然后根据题目中句子的语境分析即可。
挥斥方道:热情奔放,劲头正足。不能用来形容对人斥责。
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用于形容抗战老兵的过去生活,符合语境。
瞻前顾后: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过多,犹豫不决(贬义)。本句用的是词语前面的意思,使用正确。
处心积虑:存在着某种想法,早已有了打算。形容用尽心思地谋划,千方百计地盘算(贬义)。不符合“为大中专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语境。
偶然:突然的,意外的。“绝非偶然”符合后面语境。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比喻犹豫不决。这里应该用“徜徉”,陶醉于某事物当中。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要辨析感情,明确词语的感情色彩,是褒义,还是贬义。第三,要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1)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2)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3)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4)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5)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4. 下列对文章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沁园春•长沙》中“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采用象征手法,诗人要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
B. 《再别康桥》中第五、六节,诗人的情绪由激昂转向舒缓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