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4道小题,约15040字。

  汕头市潮师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本试卷共6页,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谈谈读书时的思考
  为什么读书?通常会有四种情况:一是为休闲而读书。随便翻翻,看看小说、散文或非专业的书。二是为兴趣而读书。对某个领域有兴趣、为了解某个方面的情况而读书。比如出国或国内旅游,要了解目的地、景点的情况。三是为学习而读书。要完成学习任务、为了考试或者要求写体会文章而读书。四是为研究而读书。也就是为研究问题、做学问而读书。我所说的读书思考,主要是讲为学习、为研究而读书时的思考。
  为学习、为研究,肯定要读书。尤其是为了研究还必须读很多书。张培刚先生在哈佛 大学写博士论文,9个月时间翻阅了200多部专著,涉及180位学者,最终论文得了威尔士奖。
  为学习或研究需要很认真读书,为了说明或检验读书认真,有的还要求整段整篇地背下来,有的还写读书笔记或体舍。我认为,为学习或为研究而读书,判断其认真程度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记忆,读过之后,记得书的主要内容,甚至能背出其中的段落和句子;第二个层次是理解,能够理解书中所传达的思想;第三个层次是思考。
  为学习研究而读书,往往有通读和精读两种方式,有时也会有选择地读或有重点地细读。无论哪种方式,都可以引发思考,都可以因为思考而读懂。
  读书时的思考,可能会涉及四个方面。
  读书需要平面思考。要把书、作者以及所处的时代结合起来思考。如何理解书的旨趣,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为什么有时直截了当、有时却环顾左右而言他,甚至似是而非? 需要结合时代背景观察,必须历史地看,必须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中看,需要结合作者的人生、风格、追求看。只有这样,才能把书的中心思想理解准、理解深、理解透、理解到位。
  读书需要总结思考。一本书总是有一定篇幅的,无论是通读,还是精读,必须抓住重点,总结概括出书的主题、中心思想、所运用的主要方法、最能引人注意的创新点或亮点。 虽然作者、出版单位在推介时会讲该书的看点,包括写作意图,也会有专门的书评,甚至、包括其他人的读书笔记和体会文章,但这些只能帮助我们理解,不能代替我们思考。
  读书需要关联思考。要把所读之书与同类书籍、文幸联系起来读,与相关领城的学术体系、学科前沿联系起来思考,搞清楚该书的学术地位、学术价值、原创水平和实际贡献,建立起“由点到面,以面看点”的分析框架。
  读书需要启发思考。无论是为学习还是为研究而读书,目的总是要提高自己的。读书的最高境界是启发性思考,要一边读一边想。通过读书我们想到了什么、悟到了什么。通过读书我们是否受到激励、触动与启发,这是对我们为什么要读书,书读得怎么样的最好回答。
  1. 下列关于读书的四种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A. 为休闲而读书,人们可以没有任何功利心,仅为享受美好的读书时光,如陶渊明的“乐琴书以消忧”。
  B. 为兴趣而读书,如外出旅游最好先读些书了解当地情况,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正是如此考虑。
  C. 为学习而读书,必须读大量的书,杜甫有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的就是多读书的重要性。
  D. 为研究而读书,不能光读而不思考,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其中的道理是相同的。
  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读书通常有四种情况,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为学习、研究而读书时,不只要读,还要进行思考。
  B. 判断一种读书情况是否是为学习或研究,需要看它是否能满足三个层次条件:记忆、理解、思考。
  C. 为学习研究而读书时,可以有选择地通读,也可以有重点地细读精读,不过要读懂书都离不开思考。
  D. 人们在读书时不管是进行平面思考还是启发思考,都意味着在认真程度上已经达到了很髙的层次。
  3.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读书需要平面思考,因为把作者和时代结合起来考虑才能把书的中心思想理解准、理解深、理解透、理解到位。
  B. 读书需要总结思考,因为虽然很多外部资料可以帮我们理解,但它们不可能帮我们总结出主题、中心思想等。
  C. 读书需要关联思考,因为关联阅读同类书籍,既便于明白该书的价值,更可以进一步全面深入理解相关知识。
  D. 读书需要启发思考,因为明白了自己为什么要读书,清楚了自己读书后的收获,就可以实现提高自己的目标。
  【答案】1. B    2. D    3. B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指理论和实际要结合,而非为“外出旅游最好先读些书了解当地情况”考虑。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是否思考不是四者的区别;B项,三个层次是判断认真程度的;C项,通读精读并不是指有选择或有重点。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项,是“不能代替我们思考”,总结肯定是有的,但是是别人的。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时候,首先应认真审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那就要求考生应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然后认真辨析所给的选项,把文本的信息和选项进行比较,看选项有无改变文章的表述。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湖畔雨趣
  苏连硕
  秋已深深,我以为不会下雨了。没想到,吃了晚饭,便隔窗闻到了刷刷的雨声。我惊喜地喊,下雨了,下雨了。
  正密,正疾,少顷即淋湿了。好,好,不密,不疾,还有什么意思呢?没有一丝风,这雨落得均匀、平实、温柔。
  它下它的,我行我的,一样的速度,一样的步履,不受干扰,若无其事。正所谓随心所欲,我行我素。天籁刷刷,我脚步亦刷刷,不过雨疾我缓罢了。难得的天人和谐共鸣。水泥路面有些水了,管它,啪唧啪唧地踩,如小孩子般顽皮。说是这样的说,顽皮一阵子可以,还是下意识地沿没有积水的碎石子路行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