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4040字。
秘密★启用前
曲靖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9月高考复习质量监测卷(一)
语文试题
整理制作:青峰弦月工作室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 分,考试用时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由唐入宋城市社会发生变化是学界的共识。唐代商品经济活跃,外来人口和流动人口涌入城市,带来人口数量的膨胀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城市居民对文化娱乐的需求日益旺盛,追逐高品质的生活成为时尚。这些发展变化同时使原有的坊市制度、商业管理模式、城市户籍管理和国家税收制度也在不断调整思路,改革制度,以适应城市发展的新形势和城市居民的物质文化需要。
人口向大城市主要是都城的流动与集中,是由唐到宋城市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唐朝以都城长安为代表的大城市在膨胀过程中,出现两种趋势,一是大量的流散劳动力涌向生存机会更多的长安、洛阳、扬州等大城市,二是随着商品经济和城市社会的发展,社会财富源源不断地向城市积聚。唐朝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强盛之国,都城长安以其宏伟、严整而享誉世界,不仅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也是截至当时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据估测,长安城城内人口数量约为百万,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长安等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有两类需求日益增长,一是方兴未艾的建筑业所需劳动力,二是日益繁盛的商业、手工业、服务业、娱乐业所需从业人员。两者相辅相成,吸纳了一批批外来劳动力的到来。由此带来的人口压力及户籍管理成为当时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严峻问题。
唐朝对这些涌入城市的流动人口和外来人口到底如何管理,虽未见出台严格的措施,但通过一些官府颁布的具体措施和条文,可知总的趋势是对外来无户籍人口的限制逐渐松弛:一是唐德宗建中元年由宰相杨炎提出并推行的两税法,“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居住地原则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流动人口的身份问题,也使国家有可能重新掌控大量流失的人口;二是“坊郭户”成为城墙内及周边附郭居民的正式称谓,纳入城市管理的范围,坊郭户与乡村户区别对待的这一制度在北宋得以确立,并推广到全国,市镇,距离县城城郭较近的草市居民都属于坊郭户,城乡分治的户籍管理制度至此拉开帷幕。三是中央官府在招聘和选用执役杂使人员时,对一些重要和关键岗位有户口的限制,如规定在选用门仆时,必须“取京城内家口重大、身强者充”,但在某些岗位,对“浮寄”人口给予了更宽松的政策,即给出路、给机会,甚至还有特殊政策。如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年),卫尉寺(掌管仪仗帐幕和武器库)奏请幕士、供膳、掌闲并杂匠等,“取浮逃无籍人充”。皇帝不仅认可了卫尉寺的奏请,还下令,此后如果这类职役空缺,令各部门“先取浮逃及无籍”人(《唐会要》卷65《卫尉寺》),并委御史中丞监督执行。
此外,国家财税征收的结构和对象也不断进行改革和调整。如唐德宗建中年间,推出了一系列新举措,反响最大的是建中四年(783年)在宰相卢杞和户部侍郎判度支赵赞等主持下“税间架”,即房产税。因当时条件所限,仅在京师地区推行,针对所有房屋所有者,规定“凡屋两架为一间,分为三等:上等每间二千,中等一千,下等五百”,结果引起“怨讟之声,嚣然满于天下”(《旧唐书•卢杞传》)。最终,包括房产税在内的一系列财税新举措在朝臣和藩帅的共同反对下被废止。在经历唐德宗征“间架税”百年后,北宋时期城市的房产、地产、物业、商铺等都已逐渐作为征税的对象,不仅户籍管理实行城乡分治,城市和乡村的税收对象和税收内容都形成各自相对独立的体系。由此也可以看出随着人口结构重心的变化,户籍制度发生了变化,政府财税结构和重心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更多地向城市倾斜,向城市居民倾斜,向财富集中的区域、领域和群体倾斜的大趋势已不可逆转,尽管这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适应和调整过程。
(选自宁欣《唐朝如何应对大量流动人口和外来人口》)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代城市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导致城市人口膨胀、城市人口结构、商业模式发生变化。
B.唐代为适应城市人口的变化,原有的坊市制度、商业管理模式、城市户籍管理和国家税收制度也随之进行调整。
C.从唐代一直到宋代,人口流动的方向主要是以都城为代表的大城市。
D.唐朝都城长安以其宏伟、严整而享誉世界,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放在当时世界来看也是空前的。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代大城市大多面临着因城市人口激增而带来的人口压力以及户籍管理中的压力。
B.唐代建筑业发达,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从事建筑业,推动了城市商业、手工业、服务业、娱乐业的发展;反之,商业、手工业等产业的发展,又促进建筑业的发展。
C.唐代确立了城乡分治的户籍管理制度,把坊郭户纳入城市管理的范围,与乡村户区别开来。
D.唐代官府在选用役杂人员时,在某些岗位对外来人口和流动人口给予更宽松的政策,官府的幕士、供膳、掌闲并杂匠等往往“取浮逃无籍人充”。
3.根据原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唐德宗时期户籍管理实行居住地原则,无论外来人口或本地人口,只要住在当地就要进行登记,改变了流动人口的身份问题。
B.中央官府在选用役杂人员时,一些关键岗位有户口的限制,如规定在选用门仆时,必须“取京城内家口重大、身强者充”,表明当时官府对外来人员和流动人员并没有足够的信任。
C.唐代实行“税间架”,根据房屋的好坏评出等级,等级越高每间房屋缴纳的税越多,同时,房产越多的缴纳的税额也就越大。
D.经历了唐代间架税的失败,宋代城市和乡村在户籍管理上和税收制度上没有区别。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素果儿
化 云
那年,七岁的素果儿捡了个爹,人称三爷。那年,三爷捡了个七岁的闺女,小名儿素果儿。三爷是匪。素果儿做了三爷的女儿,成了匪的女儿。
过了几年,素果儿长大了。她在山上成长得很快乐,骑马打枪甩飞刀猎野猪,样样不输给山里的后生。
三爷在山上是个俩脚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