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7540字。
河南省洛阳市2017-2018学年下学期尖子生第二次联考
高三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
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1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周易》被国人尊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西方的古典传统来源于古希腊时代,这个时代的古典主义原则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点:简约、对称、节制。在这些美学原则的背后,隐含着古希腊人对完美以及理想形式的追求。用古希腊的古典主叉美学原则解读《周易》乾坤二卦中体现出的古典美,可以探访两种文明之间深层的相似与不同。
《周易》的简约之美不言而喻。就大的方面看,它取象以尽意。就小处来看,《周易》卦爻辞筒约的特点更是制造出语言十足的张力,字如千钧,意象饱满,意蕴深厚。以坤卦的初爻辞为例,“履霜,坚冰至“,杨静池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认为此爻讲行旅之人的旅程及在途中的艰难。《文言》则将此爻用于人伦,认为弑君、弑父之事的发生,非一朝一夕之故。依此例可以得见,《周易》卦爻辞简约之下藏有丰富的意蕴,其用词筒约制造出语言十足的张力美。
在有关古典主义美学原则的论述中,“对称”这个概念往往与其他概念紧密相连,如秩序、匀称、和谐等。在古典主义美学的奠基者贺拉斯那里,则被称为“合式”,强调作品各部分之间的有机协调,从而构成首尾贯通的和谐整体。对称和谐在乾卦中有着完美的体现。
首先,乾下乾上构成全阳爻,光辉灿烂,没有瑕疵。其次,六爻之间上下呼应,形成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对称关系。再次,每两爻一组,象喻天、地、人的联系与互动,究其终是看人在天地构成的时空维度中如何做到静则专、动则直,以悠游于天地间,达到天地人的和谐统一。可见,乾卦结构上的对称呼应着意义上的和谐。
此外,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思想体现出对适度与节制的推崇。他认为“过”与“不及”都是不好的,“中道”在于在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方法,以合适的度,对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在乾卦中,“潜龙,勿用”‘‘亢龙,有悔”,“在田”好,“在天”好,体现出适时、适度,应时而变的重要,对中正柔和的欣赏,以及对过刚过亢的警惕。
由此可见,西方古典主义的美学原则适用于《周易》的美学解读。我们不妨做进一步的推求:在古希腊文明中,对“正义”一词推崇备至。追溯至《荷马史诗》,“正义”意味着天生万物,每一物都有自己应处的位置、应得的利益,每个人都应得一己之所得,不企图得到他人之物。体现出对天地间万物和谐相处的追求,这与《周易》中有关天地A的思想相同。
另外,中希两种古代文明中都有时“终极”的推求,试图把握万变中的不变,正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也。但在西方文明中,对“道”的追求源于对“嚣”的有限性的充分认识,希望通过对超越性的东西的追求采突破人类世界的有限性,这引导着他们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之上求知求真。而在我们中国,对“道”的认识和追求,用来断吉凶、知进退,非常务实。
(摘编自安宁《<周易)的古典美》)
1. 下列关于《周易》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被尊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周易》体现出古希腊的古典美,与古希腊文明有极深的渊源。
B. 《周易》充分体现了简约之美,它取象以尽意,并且其中的卦爻辞非常筒约,语言张力十足。
C. 《周易》乾卦中六爻分成三组,分别代表天、地、人,体现了结构上的对称和意义上的和谐。
D. 中西古代文明对“道”的追求完全不同,西方为突破人类世界的有限性,中国为断吉凶、知进退。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首段是总领段,提出了用古希腊的古典主义美学原则解读《周易》体现出的古典美的论题。
B. 对《周易》中“履霜,坚冰至”的多元解读,论证了《周易》卦爻辞筒约之下藏有丰富的意蕴。
C. 作者从三个方面论证了结构对称与意义和谐在乾卦中有着完美的体现,论证清晰,说服力强。
D. 文章采用总分的论证结构,在最后一段又进一步强调了《周易》与古希腊古典主义的密切关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古典主义美学原则大致包含筒约、对称和节制三点,这隐含着古人对完美以及理想形式的追求。
B. 西方古典主义美学昀奠基人贺拉斯认为,作品首尾贯通,整体和谐,所以各部分之间有机协调。
C. 亚里士多德对“过…‘不及”和“中道”思想的论述,体现出他对适度与节制的推崇。
D. 通过对天地间万物和谐相处的态度可以看出,《周易》的思想与《荷马史诗》中的追求相同。
【答案】1. B 2. D 3. C
【解析】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D项,文章运用的是“总—分—总”的论证结构:第一段是总领段,最后一段是总结段,中间部分是分层论证;并且,最后一段又进一步强调了《周易》与古希腊古典主义。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A项,扩大范围,应该是“古希腊的古典主义”。B项,因果颠倒,“作品首尾贯通,和谐整体,所以各部分之间有机协调”与原文所述关系不符。D项,以部分代替整体,推断错误,“《周易》的思想与《荷马史诗》中的追求相同”说法不当。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大地
毕飞宇
在村庄的四周,是大地。从某种程度上说,村庄只是海上的一座孤岛。我把走地比喻成海的平面是有依据的,在我的老家,唯一的地貌就是平原,那种广阔的、无垠的、平整的平原。这是横平竖直的平原,每一块土地都一样高,没有洼陷,没有隆起的地方,没有石头。你的视线永远也没有阻隔,如果你看不到更远的地方,那只能说,你的肉眼到了极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