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6题,约13570字。

  长春汽车三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
  高一语文
  命题人: 高一语文组    审题人: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本试卷指定的位置上。
  3. 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非选择题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笔在答题纸上书写。
  4. 考试结束,将答题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共50分)
  一、古诗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三十年,春,晋人侵郑,以观其可攻与否。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三十二年 ,冬,晋文公卒。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民。”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 ,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节选自《左传》)
  (2)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节选自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 郑必知之/
  B.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C.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D.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史书,“传”意为注释,《左传》是一部给儒家经典《春秋》作注解的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B.执事,办事的官吏。不直接称对方而称执事,表示尊敬对方,这里可译为“您”。
  C.侯、伯:指爵位。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爵位,又称封爵、世爵,是古代皇族、贵族的封号,用以表示身份等级与权利的高低。
  D.盟,两国或两人以上相互约定协同办事称“盟”。会盟时一般要举行杀生、歃血,并宣读盟书,向神发誓。国家遇急难时,诸侯间临时约定会见,举行盟礼,共同约定,互相援助,称“会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晋以强凌弱。两国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但是秦、郑并无 直接冲突,秦、晋分别驻扎两地等情况,为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伏笔。
  B.佚之狐慧眼识人。他主动向 郑伯推荐烛之武,尽管烛之武认为自己年事已高,才能低下,但是在郑伯的请求下还是奉命出使,表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C.烛之武能言善辩,成功使敌退兵。他援古例今,使秦穆公跟郑国定立了盟约,并留下驻兵帮郑国防守,晋国也不得不退兵,从而保全了秦国。
  D.正如选文(2)中所说,“天下的事因为利益而合作的,也必然会因为利益而分离。”烛之武以“利”攻心,以“史”离间 ,巧妙地利用了两国的矛盾,这是他智退秦师的关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 起
  谷口春残①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②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③待我归。
  ①春残:一作“残春”。②怜:喜爱。③清阴:形容苍劲葱茏的样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