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5题,约14370字。

  西安高新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月考试题(2018.10)
  一、基础题
  1.下列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长篙  绿树成阴  劲敌(jìng)  面名可憎(zēng)
  B. 廖廓    意气风发  凌侮(wǔ)      刚愎自用(bì)
  C. 透迤  蒙蒙细雨    给予(jǐ)      痛入骨髓(suí)
  D. 凄惋    篱墙颓圮  创伤(chuāng) 舐犊情深(shì ),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汉字字音的辨析和修改。该题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的学生来说这样的题并不难,平时要注意识记和辨析。正确的读音为: B项,廖廓(寥)  C项,痛入骨髓(suǐ) D项,凄惋(婉)。故本题选A项。
  【点睛】高考字音考查的对象主要有多音字、形声字和异形(包括形似)同音(包括近音)字三种。由于生活中那些容易读错的字往往也就是高考字音考查的重点内容,因此,归纳出误读的常见类型对我们复习备考是很有帮助的。同时。针对每一种误读类型,我们都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从而能够有的放矢地掌握好字音这个考点。字音的误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把多音字的甲音误读成乙音。(2)形声字类推偏旁引起误读。(3)习惯误读字,如“玫瑰”中的“瑰”。(4)生僻字。生僻字,因其不常见而容易被忽略,易误读。考生平时要做有心人,注意积累。对于字形来讲在学习是要注意:1、平时加强识记,尽力拓宽知识面,扩大阅读量,积累词汇,丰富词汇量。对汉字字形的识记要化大力气。对那些形近字、音近字、义近字等尤其要仔细区别。2、加强练习。3、学会区别同音字。4、学会以音辨形。 5、学会以义辨形。6、学会根据语境辨形。字形题方法指点:1、对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要辨明其义。考生只有对字的含义有了正确的理解,做到了解形、音、义,才能准确辨别错别字。2、要学会对字形进行分析、比较。如果对形声字的形旁表示的意义分析、理解得比较好,就能准确判断出词语的书写正误与否。3.了解成语典故。成语形成之初往往与某个典故相关联,因此要记准记牢成语中的字形,就必须追本溯源,这样才不会混淆。如“破釜沉舟”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而根据《史记•项羽本纪》的记载:项羽与秦兵打仗,过河后沉掉渡船,打破铁锅,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示决一死战,不胜利不再回来。因此,只能用表示“锅”的意思的“釜”字。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朝济而夕设版焉 (渡河)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假如没有)
  B. 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        失其所与,不知(结交,亲附)
  C. 夜缒而出(绳子)              又欲肆其西封(边邑)
  D. 范仲淹二岁而孤(年幼死去父亲) 父友同那薛勤来候之(拜访)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和用法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C 项:“缒”,名词作动词,用绳索拴住人或物从上往下放。用语法分析法来推断“缒”的意思和用法。因为句中“而”作连词,连接两个动词,使用“缒”要活用为动词。故本题选C项。
  【点睛】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方法:一、代入检验法。古汉语单音词占多数,一词多义的现象很普遍,确定一个多义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意义,可先把这个多义词素组成若干个双音词,然后用“代入法”把这些词放在具体语境中去体会,可以推断一些词语的意义。二、字音推断法。文言文中有许多通假字,通假字与本字的读音往往是相同或相近的,可以借助原文中的通假字并结合文意,推断它的本字,用本字的意义解释通假字。三、字形推断法。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对于一些词语的意义可以通过字形特征进行推断。四、邻字推断法。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可以利用相邻字的这种意义“相同”“相反”的关系,推断实词的意义。五、成语推断法。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根据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六、语境推断法。一个词一般有多种意义,只有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它的意义才是确定的。所以一定要放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来考查词义,即根据上下文进行判断。七、词性推断法。古代汉语中的一些词,其词性是动态的,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具有不同的词性,意义也就不会相同(即词类活用)。考生可以根据词语在文言文中的位置推断它的词性,再根据它的词性推断它的意义。八、语言结构推断法。在些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在上下句中处在同一位置上的词语意思往往相同、相对或相反。考生可以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知词义。
  3.下列每项中加点词语用法不同的是
  A. 晋军函陵                    秦伯说,与郑人盟
  B. 既东封郑                    朝济而夕设版焉
  C. 群臣怪之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D. 越国以鄙远                  逖居京口,纠合骁健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每项中加点词语用法不同的是”。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类活用的辨析。C项,“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A项,“军”,名词作动词,驻军;“盟”,名词作动词,结盟。B项,“东”,名词作状语,向东;“朝”和“夕”,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D项,“远”,形容词作名词,远方的郑国;“骁健”,形容词作名词,勇猛健壮的人。故本题选C项。
  4.下列文言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夫晋,何厌之有              微斯人,吾谁与归
  B. 故不为乡曲所称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C. 敢以烦执事                  晋军函陵
  D. 以其无礼于晋                立功异域以取封侯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文言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句式的辨析。A项,都是宾语前置句。B项,都是被动句式。C项,“敢以烦执事”,省略句,即“敢以(之)烦执事”;晋军函陵”是一句省略句式。省略了一个“于”字,补上省略成分后应该是:晋军(于)函陵。D项,都是状语后置句。故本题选C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