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770字。
李堡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测试试卷
高一语文
命题人、校核人:杭卫华
一、课内文言文(25分)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10分)
1.舞幽壑之潜蛟 2.生非异也
3.吾从而师之 4.举酒属客
5.而闻者彰 6.无贵无贱
7.虽有槁暴 8.假舟楫者
9.师不必贤于弟子 10.山川相缪
(二)翻译下列句子(15分)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司马温公行状
宋 苏轼
公讳光,字君实。年十五,书无所不通。年二十,举进士甲科。改奉礼郎。以天章公在杭,辞所迁官,求签书苏州判官事以便亲,许之。未上,丁太夫人忧。未除,丁天章公忧。执丧累年,毁瘠如礼。
故相庞籍,见公而奇之,及为枢密副使,荐公召试馆阁校勘。天圣中,禁田河西,虏乃得稍蚕食其地,为河东忧。籍请公按视。公为画策:“宜因州中旧兵,益禁兵三千,筑二堡河西,可使堡外三十里虏不敢田,则州西六十里无虏矣。募民有能耕闲田者,复其税役十五年,官虽无所得,而籴自贱,可以渐纾河东之民。”籍移麟州,如公言。而兵官郭恩勇且狂,夜开城门,引千余人渡河,载酒食,遇敌死之。议者归罪于籍,罢节度使知青州。公守阙,三上书,乞独坐其事,不报。
王安石始为政,行其法于天下,谓之新法。迩英进读,至萧何、曹参事。公曰:“参不变何法,得守成之道。故孝惠、高后时,天下晏然,衣食滋殖。”后数日,吕惠卿进讲。因言:“先王之法,有五年一变者,巡狩考制度是也。有三十年一变者,‘刑法世轻世重’是也。有百年不变者,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也。前日光言非是,其意以讽朝廷,且讥臣为条例司官耳。”上问公:“惠卿言何如?”公曰:“诸侯有变礼易乐者,王巡狩则诛之,王之不自变也。刑新国用轻典,乱国用重典,平国用中典,是为世轻世重,非变也。且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也。大坏而更造,非得良匠美材不成。今二者皆无有,臣恐风雨之不庇也。”惠卿不能对。
则以书喻安石,三往反,开喻苦至,犹幸安石之听而改也。且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士之忠信者,于公当路时,虽龃龉可憎,后必徐得其力。谄谀之人,于今诚有顺适之快,一旦失势,必有卖公以自售者。”对宾客,辄指言之曰:“覆王氏者,必惠卿也。”其后六年,而惠卿叛安石,上书告其罪,苟可以覆王氏者,靡不为也。由是天下服公先知。
公历事四朝,皆为人主所敬。然神宗知公最深。公思有以报之,常摘孟子之言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谓吾君不能谓之贼。”故虽议论违忤,而神宗识其意,待之愈厚。
(选自《苏轼文集》,有删改)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未除,丁天章公忧 除:授官
B.籍请公按视 按:巡视
C.乞独坐其事,不报 报:回复
D.则以书喻安石,三往反 喻:告知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进士: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考试者,即会试及第者,称“进士”。
B.丁忧: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官员必须停职守丧,此制度称为“丁忧”。
C.巡狩:天子巡行视察诸侯所守的疆土,“巡视”“视察”之义,是上级对下级的关系。
D.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复其税役十五年,官虽无所得,而籴自贱,可以渐纾河东之民。(5分)
(2)士之忠信者,于公当路时,虽龃龉可憎,后必徐得其力。(4分)
4.根据第三段,概括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三条具体理由。不超过30个字。(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完成1~3题。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朱敦儒,洛阳人,南宋词人。本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