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030字。

  七上语文第12课. 《论语》十二章. 教案
  设计者:王奎   审稿:2016级语文组 
  【教学目标】:
  1、能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知大意,体验人物
  2、积累文言词语,疏通课文
  3、当堂背诵,积累成语警句
  4、通过朗读揣摩,感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5、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学会修身做人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验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2、初步学会运用各种方法,疏通课文,理解大意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验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2、当堂背诵,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2.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能熟读背诵、默写全文。
  3.理解、运用其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培养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学请诊断
  1. 教师导入。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的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2. 初读课文,扫清语言障碍。特别注意加点字的音行、形、义。
  人不知而不愠(yùn)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不亦悦乎(yuè)          传不习乎 (chuán)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hào)
  3. 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在公认论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在政治上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副其实;在维护贵族统治的基础上提倡德治和教化。自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