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7060个字。

  《朝花夕拾》
  【时代背景】
  《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最初在《莽原》杂志发表时总题目是“旧事重提”,1927年编集成集书,改为《朝花夕拾》。鲁迅写作这些作品时正经受着北洋军阀和各种敌对势力的严重压迫。1925年他因支持学生运动,受到“正人君子”们各种流言的攻击和诽谤。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到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受到守旧势力的排挤。在这样的处境中鲁迅曾说:“这时我又不愿意想到目前;于是回忆在心里出土了。”这10篇作品,前5篇写于北京,后5篇写于厦门。虽然是回忆文章,但都反映着当时社会斗争的痕迹。
  朝花夕拾,运用比喻,将早年旧事比作“朝花”,晚年回忆比作“夕拾”,生动形象,且又含蓄,富有文采。
  【主要内容】
  《朝花夕拾》的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
  【情节梗概及相关练习】
  《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阅读《狗•猫•鼠》,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仇猫的原因有哪些?
  答:①性情和别的“猛兽”不同,慢慢地折磨弱者,尽情玩弄对手;②有一副媚态,常常闹得别人心烦(在“我”的耳朵边尽嚷);③吃了“我”饲养的可爱的
  隐鼠,尽管后来发现是错怪了它。④伤害了兔的儿女们。(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狗•猫•鼠》中作者小时候床头贴的两张花纸是:《八戒招赘》、《老鼠成亲》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朝花夕拾•猫鼠狗》中狗和猫成了仇家的原因。
  答:一次,动物们要开会议事,让狗去请大象。结果狗将猫当成了大象请来了,受到动物们的嗤笑。从此,狗和猫就成了仇家。(只要说出大意即可。)
  4.作者是如何认识隐鼠的?这个故事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答:有一回作者听到一间空屋里有“老鼠数钱”的声音,推门进去,看见一条蛇伏在横梁上,看地上躺着一匹隐鼠,口角流血,但两胁还一起一落的。取来给躺在一个纸盒子里,大半天隐鼠竟醒过来了,渐渐的复了原,但不逃走。于是隐鼠就成了作者的玩伴。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5.《狗•猫•鼠》一文是针对谁的攻击引发的?用意何在?
  答:《狗•猫•鼠》中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他们像猫一样“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幅媚态”12211111111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阿长与<山海经>》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阅读《阿长与山海经》,回答下列问题
  1.“长妈妈”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我”平时怎样叫保姆长妈妈?什么时候叫她“阿长”的?有时候“我”为什么“实在不大佩服她”?“一时”“我”又为什么对她“发生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