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共19张,教案约2460字。
《劝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
2.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3.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教学重点: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教学难点:理解比喻的含义以及比喻与比喻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高尔基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名言,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学习)人的一生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对此,两千多年前哲人荀子就作过精辟的论述。
对荀子大家可能比较陌生,有谁知道荀子在诸子百家中属于哪一个学派?(儒家)
对儒家大家很熟悉,孔子创立儒家学说,孟子发展了儒家学说,荀子是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他的观点与他的祖师有所不同,甚至有的是对立的。请看幻灯。
荀子,名况,战国末期思想家,先秦儒家代表。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恶,主张“明礼义而化之”即后天的环境可以改善人性的恶,所以他很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的功能。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多用比喻排比。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脍炙人口且与“学习”有关的文章《劝学》。(板书课题)
《劝学》的“劝”是什么意思?“劝学”也就是劝勉人学习,荀子为什么要劝勉人学习?
二、课文诵读
1.请三位同学朗读全文,教师纠正读音及断句不当之处。
学/不可以已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蚓/无/爪牙之利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2.预习检测: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吾尝终日而思矣 声非加疾也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金石可镂 用心一也
3.齐读课文,看看字词方面还有哪些障碍?(3分钟交流)。
三、讲读课文,析文悟旨
1.荀况特别强调教育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劝学》就阐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请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生:(集体)“学不可以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