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750+10460字。

  1.《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代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作者已不可考。后经过西汉     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      篇,分      编辑。所记史实从东周贞定王十七年(前452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共二百三十多年。《战国策》的内容,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战国策》长于           ,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2.给括号前面的字注音。
  长侍(   )足下     樊於(  )期     燕(   )国     切齿拊(   )心    匕(   )首
  忤(   )视         夏无且(   )     被八创(   )   箕(   )踞以骂    目眩(   )
  3.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________,________。)
  (2)日以尽矣。(“以”通________,________。)
  (3)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________,________。)
  (4)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________,________。)
  (5)请辞决矣。(“决”通________,________。)
  (6)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________,________。)
  (7)图穷而匕首见。(“见”通________,________。)
  (8)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________,________。)
  (9)卒起不意。(“卒”通________,________。)
  (10)秦王还柱而走。(“还”通________,________。)
  3.(1)“悦”高兴 (2)“已”已经 (3)“凌”凌辱 (4)“返”返回 (5)“诀”诀别 (6)“震”震慑 (7)“现”显现 (8)“捧”双手捧着 (9)“猝”仓促,突然 (10)“环”绕
  1.复述故事,梳理情节。
  (1)序幕(“秦将王翦破赵”——“至燕南界”):简介背景,秦军大兵压境,燕国危在旦夕。
  (2)开端(“太子丹恐惧”——“愿足下更虑之”):太子丹请荆轲商量对策,荆轲提出办法,太子丹又不愿执行。提出行刺秦王,故事开始。
  (3)发展(“荆轲知太子不忍”——“终已不顾”):从准备“信物”到寻制凶器,从配备助手到易水送别,故事一步步向前发展。
  (4)高潮(“既至秦”——“被八创”):荆轲廷刺秦王未遂,断左股,被八创。
  (5)结局(“轲自知事不就”——“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荆轲刺秦王彻底失败。
  (6)尾声(“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秦王被荆轲震慑。
  2.课文第1自然段的动词有何作用?
  破、虏、收、进、略、至,六个动词展现给我们一个势如
  ……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含义,有活用现象的写出活用类型。
  ①樊於期乃前曰(“前”,__________)         ②其人居远未来?(“远”,__________)
  ③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 ____) ④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迟”,_______)
  ⑤丹不忍以己之私(“私”,__________)        ⑥皆白衣冠以送之(“衣冠”_________)
  ⑦发尽上指冠(“上”,__________)            ⑧群臣怪之(“怪”,__________)
  ⑨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绝”,__________)  ⑩(秦王)乃朝服(“朝服”,_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古义和今义。
  ①秦王购之金千斤         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
  ②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
  ③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
  ④诸郎中执兵           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
  ⑤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
  ⑥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 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
  3.词类活用。
  (1)进兵北略地:________    (2)函封之:_______________    (3)前为谢曰:_____________
  (4)其人居远:___________   (5)使使以闻大王:__________   (6)太子迟之:_____________
  (7)发尽上指冠:__________  (8)群臣怪之:____________     (9)乃欲以生劫之:_________
  1.文章第2自然段的对话体现了荆轲什么性格特点?
  勇而有谋、城府很深的性格特点。
  2.荆轲是怎样激樊於期献头的,体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
  荆轲体谅太子“不忍”,果断地决定“私见樊於期”。一席对话,先动之以情,激起樊对秦不共戴天之仇;然后晓之以理, 说明此举一可报仇二可解燕国之患;最后告之以谋,让樊於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