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2019高考语文题型整合练(打包12套)
2019高考语文题型整合练10新人教版20180917184.doc
2019高考语文题型整合练11新人教版20180917183.doc
2019高考语文题型整合练12新人教版20180917182.doc
2019高考语文题型整合练1新人教版20180917185.doc
2019高考语文题型整合练2新人教版20180917181.doc
2019高考语文题型整合练3新人教版20180917180.doc
2019高考语文题型整合练4新人教版20180917179.doc
2019高考语文题型整合练5新人教版20180917178.doc
2019高考语文题型整合练6新人教版20180917177.doc
2019高考语文题型整合练7新人教版20180917176.doc
2019高考语文题型整合练8新人教版20180917175.doc
2019高考语文题型整合练9新人教版20180917174.doc

  2019高考语文题型整合练(1)
  李仕才
  一、古诗词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寄外舅郭大夫[注]
  陈师道
  巴蜀通归使,妻孥且旧居。
  深知报消息,不忍问何如。
  身健何妨远,情亲未肯疏。
  功名欺老病,泪尽数行书。
  注  元丰七年五月,陈师道的岳父郭慨赴蜀任职,陈因家贫,无力赡养家室,所以妻子和三子女都随郭赴蜀。陈则留长安。此诗是分别后作。外舅:岳父。古代媳妇称公婆为“舅姑”,女婿称呼岳父为“外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句说从遥远的四川,回来一个带信的使者。一个“通”字,把“巴蜀”和“归使”串联起来,说明获知“巴蜀”之地妻子儿女消息的艰难。
  B.“妻孥且旧居”一句写妻子儿女仍在外家居住,这既是信使带来的消息,又是诗人的内心独白。
  C.颔联中“深知”与“不忍”写诗人明知道信使是报消息的,但又不忍心问,将诗人想知道家人的消息但又害怕是坏消息的矛盾心理体现得淋漓尽致。
  D.颈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距离遥远不算什么,亲情不会因此而生疏,关键是家人的身体要健康,这既是诗人对妻儿的安慰,也是自我慰藉。
  E.本诗含蓄委婉,慷慨悲壮,情真意切。首联情绪平静,颔联沉抑,颈联欢快,尾联感慨深沉,起伏跌宕,尽显真情之妙。
  2.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                                                                           
  【参考答案】
  1.DE [D项“设问”应为“反问”。E项“含蓄委婉,慷慨悲壮”错,应是“通俗易懂,自然纯朴”。]
  2.①表达了诗人对妻儿的关心思念。面对信使,诗人想问又不敢问,生怕听到不好的消息,表现出诗人对妻儿的深切关怀。②抒发了家庭不能团聚的悲哀。诗人年事已高,愁病交加,却还得忍受与妻子儿女的分离之苦,不禁悲从中来。③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结尾哀叹自己贫困潦倒,连妻子儿女都无力养活,只能分居两地,追根究底皆因功名难就。
  二、文言文
  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嗟乎!国破家亡,余谬膺节钺,既不能讨贼复仇,岂欲以有韵之词,求知于后世哉!但少陵当天宝之乱,流离蜀道,不废风骚,后世至今,名为诗史。陶靖节躬丁晋乱,解组归来,著书必题义熙。夫亦其志可哀,其情诚可念也已。然
  ……
  2019高考语文题型整合练(3)
  李仕才
  一、古诗词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风(其二)
  杜 甫
  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
  B.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坠,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的感伤。
  C.第三、四句写秋风起天气清,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山高路窄,小径少人行,四周一片寥落。
  D.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
  E.秋风起而动归思,对着眼前的风中衰景,诗人期待有朝一日回归故里,安慰家中倚树盼归白发苍苍的老人。
  2.有人说,诗歌的后四句诗人抒发思归之情,“悲中有乐,乐而更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
  1.CE [C项“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理解有误,“捣练”是捣洗丝绢,意指家中人为远行人备置寒衣。E项“安慰家中倚树盼归白发苍苍的老人”理解有误,此句是诗人想象自己归家之日早已白发满头,极写诗人心中的悲苦。]
  2.①最后四句,句句饱含悲情,望月思归而难归为悲,挂帆可还乡却不是今夜为悲,他日归家却已漂泊一生白发满头为悲,牵挂故园池台不知是否残毁为悲。②但悲情中却有乐笔,“不知明月”句用语俏皮,妒忌他人团圆美好,泪中含乐;想象早晚有一天会在月夜乘舟归乡,会倚靠庭园旧树欣然满足,饱含希望之乐。③后四句写尽了漂泊者悲喜交加、笑泪掺杂的复杂心情。悲情是主调,虽有想象中的归家之乐,但对照眼前不得归的现实处境,让人更觉不归的心酸。
  二、文言文
  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范晔在狱中,与诸甥侄书曰:“吾既造《后汉》,详观古今著述及评论,殆少可意者。班氏最有高名,既任情无例,不可甲乙,唯志可推耳。博赡可不及之,
  ……
  2019高考语文题型整合练(12)
  李仕才
  一、古诗词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题湖上
  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句的“画图”二字可谓诗眼,其后五句以虚实结合的手法写画图中的景象,尾联以不舍之情作结。
  B.中间四句精当传神的描写,是首句中的“画图”的抽象概括,是末两句的“勾留”之情的基础。
  C.颔联和颈联中,诗人以华美新奇的笔触,用一连串精妙的比喻,勾画出西湖山水的旖旎风光。
  D.诗人在山水诗中嵌入农事,别出心裁地把农事诗化了,不仅体现出诗人对湖区劳动者的关怀,同时在诗的写作上也是一种变革、一种出新。
  E.这首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写情,做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全诗不仅结构上曲折委婉,而且借景深化了诗旨。
  2.此诗作于白居易在杭州为官时,同一时期他还创作了《钱塘湖春行》一诗。同为描写西湖春光,两首诗在意象选择和画面营造上各有侧重,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                                                                          
  【参考答案】
  1.AB [A项没有“虚写”的内容。B项不是“抽象概括”,是进一步的具体描绘。]
  2.(1)《钱塘湖春行》选择了早莺、新燕、暖树、春泥、乱花、浅草等意象,动植物结合,富有生机,别有意趣,移步换景,画面具体、微观。(2)此诗选择了乱峰、翠松、湖中月影、早稻、新蒲等意象,画面开阔,从宏观到微观,从湖山风光到农田景象,画面涵盖丰富。
  【作者: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