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18道题,约7200个字。
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八年级语文学科试题卷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的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春天一旦跨到地平线这边来,大地便悄然(A.qiāo B.qiǎo)变化着。它日夜散发着一种气息,清新的、充pèi()的、诱惑撩人的,这是生命本身的气息。柔嫩(A.nèn B.nèng)的柳条在风中飘摇,fēi()红的春花在枝头怒放,招呼着一个万物萌芽的季节的到来。
2. 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
(1),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2),烟波江上使人愁。
(3),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4)王维的《使至塞上》中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5)《与朱元思书》描写了富春江一带的美丽景色,可谓山之奇,水之异。其中写水,抓住了水的清,水的猛,请你写出描写水的清澈的句子:,。
3. 名著阅读。(5分)
(1)《红星照耀中国》的第五篇简明扼要地记叙了长征这一件事,其中所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复杂。斯诺通过巧妙的结构控制,按照时间顺序,把记叙的重点放在战略转移的原因和长征途中几个重要节点上。他对“”和“”两个重要事件加以特写,让读者充分了解红军当时艰难的处境。(2分)
(2)加拿大著名外科医生白求恩在致友人的信中表明他为什么要下定决心前来中国参加抗战,曾动情地说:“请读艾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和史沫特莱的《中国红军在前进》吧,读后你们必将与我同感。”
根据这段话,请结合书本内容说说《红星照耀中国》这部书为什么能给他们带来如此巨大的精神力量。(3分)
二、现代文阅读(19分)
(一)黏土,生态建材(8分)
①人类用黏土造房已有9000多年的历史,黏土是最古老的建筑材料。甚至在建造著名的世界遗产中国长城时,有部分地方也用到了黏土。非洲人至今仍在建造黏土茅舍。
②中国古代称黏土为“埴”(音zhí),“《考工记》用土为瓦,谓之塼埴之工,是埴为黏土,故土黏曰埴。”(唐•孔颖达疏)。
③我国西北地区、陕西、山西等地多黏土,那些地方干旱少雨,农村长期以来流行黏土房(主要是四面房墙和院墙部分用黏土),这种黏土房称为“干打垒”,在墙泥外面通常还要抹一层草泥,条件好的人家则在墙外糊一层砖,粗看好像是砖房。
④五六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应该都记得“干打垒”是中国石油工人艰苦创业的代名词,也是大庆人“六个传家宝”之一。为了从根本上改变依靠“洋油”过日子的状态,几万建设大军在国务院前副总理和中国石油工业创建人余秋里的直接领导下,在松嫩平原战天斗地,本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为了确保油田开发的起始时间和进度,大庆人在120天时间内,建成100万平方米的干打垒住房,解决了职工在创业初期的住房问题,切实完成了大庆油田会战指挥部创议的“人进屋、机进房、车进库、菜进窖”的目标,成为世界石油工业建设中的一个奇迹。
⑤建造干打垒房子可就地取材、节省木料,最大的优点是冬暖夏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