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有26道题,约7150个字。

  湖北天门市竟陵高级中学七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字词积累——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A.花苞(bāo)   匿笑(lì)    黄晕(yūn)   踉踉跄跄(niànɡ)
  B.感慨(kǎi)  拼凑(zòu)  澄清(chénɡ)  洗耳恭听(ɡōnɡ)
  C.棱镜(lénɡ)  酝酿(niànɡ)  静谧(mì)  絮絮叨叨(xù)
  D.攲斜(qī)  贪婪(lán)  倜傥(dǎnɡ)  宽宏大量(hónɡ)
  【点拨】A项,匿(nì)笑,黄晕(yùn),踉(liànɡ)踉跄跄;B项,拼凑(còu);D项,倜傥(tǎnɡ)。
  2.字词积累——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A.奥秘  俯视  荫蔽  疲蜷不堪
  B.贮蓄  威慑  决别  煞有界事
  C.憔悴  辛辣  和蔼  拙拙逼人
  D.吝啬  屋檐  诅咒  喜出望外
  【点拨】A项,“疲蜷不堪”应写作“疲倦不堪”;B项,“决别”应写作“诀别”,“煞有界事”应写作“煞有介事”;C项,“拙拙逼人”应写作“咄咄逼人”。
  3.词语积累——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3分)
  A.他想不起把钥匙放在哪儿了,在抽屉里翻来覆去地找了好几遍也没有找到。
  B.雾霾天气里,司机小心翼翼地开着车。
  C.我们不能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灰心丧气。
  D.美并不是要打扮得花枝招展,作为中学生,朴素大方就是美。
  【点拨】翻来覆去:①来回翻身;②一次又一次。在此句中,“一次又一次”与后面的“找了好几遍”语意重复。
  4.文化积累——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3分)
  “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运气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
  (1)以上文段出自《朝花夕拾》中的哪一篇?“她”是谁?(2分)
  __《阿长与〈山海经〉》__阿长(长妈妈)__
  (2)文段表现出“她”怎样的性格特征?(1分)
  __表现出阿长朴实、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特征。__
  5.语言运用——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A.《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文学家、剧作家、小说家老舍先生创作的一篇散文,选自《一些印象》(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B.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的散文《春》,主题明朗,语言优美,人们往往把它解读为一篇“春的赞歌”。
  C.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三味书屋》是他儿时读书的地方。
  D.《秋天的怀念》是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悔恨。
  6.语言运用——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A.我们在修改作文时要改正并找出文章中的错别字。(将“改正并找出”改为“找出并改正”。)
  B.地铁5号线的正式运营,极大地缓解了市内交通拥堵。(在“交通拥堵”后加上“状况”。)
  C.我们必须提高认真阅读的习惯。(将“提高”改为“加强”。)
  D.我国人工栽培牡丹的历史大约有三百年左右。(删去“大约”或“左右”。)
  【点拨】搭配不当,应将“提高”改为“养成”。
  7.句子积累——默写句子。(12分)
  (1)《峨眉山月歌》:夜发清溪向三峡,__思君不见下渝州__。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__杨花落尽子规啼__,闻道龙标过五溪。
  (3)《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__断肠人在天涯__。
  (4)《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__落花时节又逢君__。
  (5)《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__强欲登高去__,无人送酒来。
  (6)《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__一夜征人尽望乡__。
  (7)《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__潮平两岸阔__,__风正一帆悬__。
  (8)《观沧海》一诗中表现诗人曹操旷达胸襟和宏伟报负的诗句是:__日月之行__,__若出其中__;__星汉灿烂__,__若出其里__。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