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4400字。

  安徽省濉溪县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整理制作:青峰弦月工作室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8页。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请认真填涂准考证号。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这种因过度文化自信导致的“华夏中心主义”大大地阻碍了中国向先进的西方学习,造成了落后挨打的屈辱的百年近代史。然而,这种历史叙述没有看到“夷夏之辨”在近代史上一度也为中国向西方学习提供了一定的思想资源。
  夷夏之辨是传统中国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之一。它将天下划为“华夏”诸邦与“夷”“戎”“蛮”“狄”等部落。它产生之初,便有依文化与血统作区分的两重含义在内。但随着中华文化的发展,不再以血缘的亲疏而以文明程度的差异作为区别华夷的标准,而且逐渐被广为接受。
  在历史上,中国长期以来在东亚处于文化、政治、经济领先的地位。久而久之便使得人们习惯性地将中国与“先进文化”画上等号。然而,当清王朝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而丧权辱国,遭遇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之时,中国是否仍是文化最为先进的国家,就成了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在此问题面前,如果仍然不假思索地将大清即是华夏作为无须怀疑的前提,那么大清便还是文化先进之国,因此就没有必要向西方的“蛮夷”学习。即便要学习,最多也是学习器物上一些优点,即“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换言之,华夷观在此时对中国走向现代化就起到了相当大的阻碍作用。
  但与此同时,也有一批有识之士慢慢注意到西方列强不仅有极为发达的物质文明,在精神文明上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因而大清是否在文化上也领先于西方列强便值得怀疑。中国首位驻外使节郭嵩焘在深入了解西方社会之后,便感慨道:“三代以前,独中国有教化耳……自汉以来,中国教化日益微灭;而政教风俗,欧洲各国乃独擅其胜,其视中国亦犹三代盛时之视夷狄也。”在他看来,中国已经沦为“夷狄”,而西方列强因为文化昌盛,俨然已有“华夏”气象。维新派的代表谭嗣同、梁启超则将民主、共和制度视为辨认夷夏的重要标准,在他们看来,在与西方世界的较量中,中国早已落后而成为夷狄了。
  因此在这些“睁眼看世界”者看来,以地域定夷夏是不符合“夷夏之辨”的本义的;夷夏是可以转换的;西方的政教风俗、伦常礼义并不逊于中国,甚至胜于中国;西方俨然已是“华夏”而中国沦为“夷狄”了。而“夷狄”必须向华夏学习,亦即大清必须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文明成果。郭嵩焘从“夷夏之辨”的义理出发,指出“自西洋通商三十余年,(西方)乃似以其有道攻中国之无道,故可危矣”。从这个意义上说,“夷夏之辨”在近代史上并非完全扮演了阻碍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角色,它同时也给一部分主张向西方学习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思想资源。
  (摘编自章舜粤《“夷夏之辨”之于近代中国》)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华夏中心主义”是近代中国文化过度自信的表现,它阻碍了中国的发展,造成了落后挨打的局面。
  B.综观全文,可以理解“夷夏之辨”指的是“华夏”“夷狄”之辨,即谁为中心,谁为“夷狄”的问题。
  C.中国首位驻外使节郭嵩焘认为近代中国已经沦为“夷狄”,而西方列强倒有了“华夏”气象。
  D.“夷夏之辨”是中国根深蒂固的思想,这一思想在近代顽固地阻碍了中国的发展,没有积极意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第一段提出本文中心论点,“夷夏之辨”在近代史上也为中国向西方学习提供了思想资源。
  B.第四段使用归谬法论证,假定大清是“华夏”,拥有先进的文化,那就没必要向西方“夷狄”学习了,从而推导出华夷观有阻碍作用。
  C.引用谭嗣同、梁启超的观点,论证了在有识之士眼中,位居东方,有灿烂的古代文明,中国才是“华夏”。
  D.结尾引用郭嵩焘的话,证明了“夷夏之辨”为部分知识分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思想资源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过度的文化自信导致“华夏中心主义”,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过度的文化自信,就不会有“华夏中心主义”。
  B.如果大清是文化先进大国,就没有必要向西方“夷狄”学习。这句话的意思是有必要向西方“夷狄”学习,大清就不是文化先进大国。
  C.以文明程度差异作为区别华夷的标准,只有文明程度高的国家才能称为“华夏”。
  D.我们把文明程度低的国家称为“夷狄”,近代中国相对于西方文明程度高的国家而言,可以称为“夷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狼叫
  甘应鑫
  三只羊乡的光棍表叔秃顶那年,刚过56岁,随村里人去市火车站当临时搬运工。
  有一天,路过站外一处垃圾堆,忽然听见婴儿啼哭,觉得蹊跷,揭开脏包一看,是女婴,已经生命垂危。他心软了,说:“天送的,我收养了。”最后牢牢地抱了回去。
  转眼十年过去。养女吃着百家饭,纳着百家福长大了,而表叔已不经熬,刀耕火种,骨瘦如柴,又害眼疾,为了养女上学,多攒点钱,上山采药又摔伤腰椎,差点见阎王。
  当年表叔家日子过得实在太苦,餐餐清汤寡水,顿顿眼泪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