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河北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练习
河北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一说明文阅读20181012154.doc
河北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10讲对联修辞与仿写练习201810121111.doc
河北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11讲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练习201810121109.doc
河北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12讲应用文练习201810121107.doc
河北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1讲古诗词阅读练习201810121105.doc
河北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2讲文言文阅读练习201810121103.doc
河北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3讲名篇名句默写练习201810121102.doc
河北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4讲字音字形查字典练习201810121101.doc
河北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5讲词语含成语的理解与运用练习201810121100.doc
河北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6讲蹭的辨析与修改练习20181012198.doc
河北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7讲句子的排序与衔接练习20181012197.doc
河北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8讲书法赏析练习20181012196.doc
河北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9讲文学文化常识练习20181012195.doc
河北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二议论文阅读20181012164.doc
河北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三记叙文阅读20181012160.doc
河北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四名著阅读练习20181012155.doc
河北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项提分卷八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应用文20181012150.doc
河北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项提分卷二文言文阅读20181012149.doc
河北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项提分卷六书法赏析含书写;文学文化常识20181012148.doc
河北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项提分卷七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应用文20181012147.doc
河北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项提分卷三名篇名句默写;字音字形查字典20181012146.doc
河北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项提分卷四词语含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蹭的辨析与修改20181012145.doc
河北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项提分卷五句子的排序与衔接;对联修辞与仿写练习20181012144.doc
河北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项提分卷一古诗词阅读20181012143.doc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1讲 古诗词阅读(含比较阅读)
  专题一 2011版课标40首古诗词鉴赏
  (一)关雎
  《诗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对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
  B.“流之”“采之”“芼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C.“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对君子和淑女相处的真实场景和结婚时热闹场面的描写。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
  D.全诗情感率真、淳朴,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2.诗的前两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有什么作用?
  开头用“关关雎鸠”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并运用“比”的手法点出恋爱主题。
  3.请对“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作简要赏析。
  既有直接的心理描写“悠哉悠哉”,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又有动作描写“辗转反侧”,突出其内心状态的不平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主人公对“淑女”求之不得的忧思和深深的思念之情。
  (二)蒹葭
  《诗经》
  1.(2016•河北)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此诗以男女恋爱为题材,表现的是主人公追求恋人时的热烈感情。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的是《诗经》中常用的“赋”的手法,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在深秋,为诗歌创设了一个萧瑟的意境。
  C.“溯洄从之”和“溯游从之”是通过连续匆匆的寻求行动,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焦急和痴迷。
  D.诗歌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主人公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是通过行动含蓄地表现内心的情感。
  3.(2016•河北)请解释这首诗中画线的句子。
  主人公追寻的那个人,在河的那一边。
  4.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向往、追求以及相思之苦。
  5.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三)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
  1.“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由远及近地描绘了一幅老兵回家看到人去屋空,人亡园荒的凄楚画面。
  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这首古诗反映了兵连祸接的社会现实,控诉了战乱和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一)论语(节选)
  1.本文节选自《论语》,这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可/以/为师矣。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有朋自远方来  朋:志同道合的人
  (2)人不知而不愠  愠:生气,恼怒
  (3)不亦君子乎   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4)学而不思则罔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5)思而不学则殆  殆:疑惑
  (6)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4.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B)
  A.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
  B.①可以为师矣  ②何以战(《曹刿论战》)
  C.①必有我师焉  ②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D.①有朋自远方来 ②自三峡七百里中(《三峡》)
  【解析】A.连词,表转折,但是,却/连词,表顺承,就、接着;B.介词,凭借;C.于此,“在其中”的意思/助词,无实意;D.从/在。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是)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不解。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一同)走路,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里面。
  6.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围绕“选择他人的优点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回答即可。
  7.请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
  围绕“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疑惑”回答即可。
  8.做到孔子教导的“人不知而不愠”,对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有何益处?
  ①不怨天尤人,能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道德规范。②宽容对待别人,能让人际关系更和谐融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