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题,约15350字。
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
语文试卷
出题人: 赵珊 审题人: 冯雪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
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
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 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
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 ,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
一、现代文阅读(2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美术创作面貌趋同的现象,首先表现为题材重复。譬如画家们在描绘都市青年时,花季少女与沙发、饮料的图像组合最为常见,几乎成为固定模式,而在表现普通市民生活时,菜市场是最受青睐的场景。
趋同还表现为样式手法的低层次重复。一些功成名就的国画家,看似每年都推出新作展,但实际上不仅题材单一,样式手法也差不多,如同流水线上生产的工业产品,但不少青年学生追摹名家风格,由此产生一批又一批面貌近似的作品,加剧了“千人一面”的趋势。
再者,趋同表现为各地区、各机构创作面貌近似,个性不突出,风格不鲜明。
雷同,意味着单调和乏味,是艺术创作的大忌。因此,我们有必要分析现象,探究其成因。趋同的现象,反映出艺术家缺乏必要的生活体验和独特的艺术语言,也反映出其视野 的狭窄和创作思路的僵化。诚然如此,但这仅仅道出了创作者主观方面的部分原因,不足以解释面貌趋同现象为何范围如此之广,程度又如此之深。深层原因,恐怕要从人才推出机制、管理机制乃至经济文化生活环境里去找。
一段时期以来,随着人力资源管理手段日益灵活,人才流动较以往更为自由,各地不少资深名家已被在京艺术机构调走,而崭露头角的青年才俊也多奔赴大城市发展。同时,文艺名家们被不同机构“借用”,也成为常见现象。于是,一人拥有多种身份,渐成常态 。美术人才的频繁流动,其实是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促进了地区间的文化交流,激发了创作活力,另一方面也“稀释”了区域文化特色,客观上造成了各地创作风格的趋同化。
社会生活的变迁,也深刻影响着艺术创作。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模式逐渐趋同,类似的生活模式导致类似美术作品的出现。艺术是生活的反映,以此解释艺术创作趋同的现象,似乎有其合理性,但必须意识到,艺术绝不是机械地反映生活。仅仅把目之所见的生活片段记录下来,说明作者对生活的理解还很肤浅。
此外,不同美术品类之间的创作语言也在逐渐靠近。譬如,油画追求水彩画的轻盈透明感,而水彩画则借鉴油画的丰富厚重感;水墨画追求素描的明 暗调子效果,而素描则借鉴写意画简括的构图与洒脱奔放的笔触等,这种“跨界”的作法,模糊了门类之间的界限,削弱了某些画种的特色魅力。
创作面貌的“趋同”现象,或许不会持续太久,因为打破单调感,寻求丰富和变化,是人们本能的审美需求,观众的眼睛会做出明智选择,艺术史和艺术市场也终将淘汰浅薄跟风者。走出“趋同”,需要优化人才培养环境,推出更合理的人才选拔机制,更需要美术家敏于观察,善于思考,勤于探索。美术家一定要远离惰性。因为,无论是另辟蹊径的创新,还是对自我的不断超越,都建立在艰辛劳动的基础上。
(摘编自《 人民日报 》 2017年09月03日 《不同角度看“趋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画家们在描绘都市青年时,模式固定,都会选取花季少女与沙发、饮料的图像组合。
B.一些青少年盲目追摹名家风格,因此产生很多面貌相似的作品,加剧了趋同趋 势。
C.因为各地不少资深名家被京艺术机构调走,所以青年才俊多奔赴大城市发展。
D.只有优化人才培养环境,推出合理的人才选拔机制,提高美术家自身要求,才能
走出“趋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第一段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趋同现象首先表现为题材重复。
B.文章从题材、样式手法和各地区各机构创作面貌三个角度对美术创作面貌趋同的现象作了论述。
C.文章第四~七段从多个角度分析了趋同现象的成因,这样就能避免艺术创作的大
忌,趋同现象才不会持续太久。
D.文章在最后一段提出了美术家要远离惰性,敏于观察,善于思考,勤于探索的观
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事物往往具有利弊两面性,一人拥有多种身份促进了地区间的文化交流,同时也
“稀释”了区域文化特色,导致创作风格的趋同化。
B.作者对生活理解不够,因此机械地记录生活,可见类似的美术作品出现源于这种
类似的生活模式。
C.不同美术品类之间的“跨界”做法,看似实现了丰富和变化的目标,打破了门类
之间的单调性,却也使某些画种的独特魅力黯淡弱化。
D.作者认为趋同现象可能很快就会结束,艺术家要想不被艺术市场淘汰,需要艰辛
劳动,不断超越自我。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两位小保姆的故事
刘醒龙
小时候住在山里,每当黄昏来临,如果没有别的事情吸引,我就会出神地望着远处山腰上的那棵大樟树。传说黄昏是一天当中灵魂开始出没的时候,月光落地,清风入夜,这些都是它的背景。
女儿尚小的那几年,家里前后请过几位小保姆。之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