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题,约9480字。
牡一中2018级高一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3题。
①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
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
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了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②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③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于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
(摘编自万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郑和下西洋推动了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使青花瓷达到了陶器新工艺的顶峰,
B、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发展进入新阶段,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还有关系。
C、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
D、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论述青花瓷崛起的轨迹,为中外交往推动明代社会转型的观点提供了例证。
B、文章从民窑崛起、商业化和风格变化等方面论述了青花瓷成为世界时尚的过程。
C、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
D、文章提出问题之后,分析了青花瓷崛起的原因,并论证了崛起带来的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如果不是下西洋使青花瓷作为商品大量生产和外销,青花瓷可能就不会崛起。
B、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
C、青花瓷在明代引领了世界时尚,由此带来的启示是,应注重社会的多元和开放。
D、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门
克•莫利 [美国]
①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在一扇扇门内,隐藏着何等样的奥秘!
②没有人知道,当他打开一扇门时,有什么在等待着他,即使那是最熟悉的屋子。时钟滴答响着,天已傍晚,炉火正旺,也可能隐藏着令人惊讶的事情。也许是修管子的工人就在你外出之时已经来过,把漏水的龙头修好了。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