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8题,约9630字。

  湖南师大附中2018-2019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时量:120分钟  满分:150分得分:
  Yuxingjaioyu整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二十四节气的确立,有天文、气象、物候的根据。从天文方面来讲,节气的确立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密切相关。将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设为起点,太阳在黄道上每前进15度设立一个节气,运行一周360度,就正好有二十四个节气。因此二十四个节气,准确反映了太阳照射地球的角度,也准确反映了四季的变化。八个节气的名称,春秋“两分”,冬夏“两至”,春夏秋冬“四立”,就是围绕太阳的位置和四季变化确立的。而其余节气,则围绕如何指导农事而定。当时的农业生产主要是看天吃饭,于是二十四节气反映了气温变化,如大暑、小暑、处暑、小寒、大寒;反映了降水情况,如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了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时机,如小满、芒种;还反映了物候现象,如惊蛰等等。当基本的气候现象、规律被二十四节气描绘、总结出来,成为阴历的补充后,农民们即可依历而行。创造和使用二十四节气,标志着中国人从最原始的无知、被动状态进入把握自然规律、主动顺应天时的发展阶段,从而实现安全生产、获取最大收成的目的。
  中国地域广大,二十四节气发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并不完全适用于其他地方。所以人们需要将二十四节气与当地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应用。这从至今仍在流传的农谚中即可看出。如冬小麦播种,在北京地区是“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到了浙江便成了“立冬种麦正当时”。人们在依据二十四节气指导生活与生产时,主要根据当地的物候来进行调整。物候指动植物受环境影响而产生周期变化的自然现象,动植物会随时令的变化而有相应表现,花开、燕来都有时间表。陆游在《鸟啼》诗里对此有点睛之句:“野人无历日,乌啼知四时。”由此可见,物候可以提示自然节令的变化,可以充当二十四节气的补充。
  二十四节气是大自然的语言,中国人善于遵从自然之令,来调整生产、生活。日久天长,这些经验被沉淀、总结下来,形成了纷繁多样的民俗、民谚。这些民俗、民谚世代传承,规范、指导着中国人的生活。例如“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霜降吃柿子是泉州的民俗。柿子一般是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此时的柿子皮薄、肉鲜、味美,因而霜降是吃柿子的最佳时机。柿子富含维生素C,还有润燥止咳的作用,因此霜降吃柿子防感冒一说并不完全是无中生有,只是传到后来被夸大了。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不违背天时,是中国人顺应自然的哲学观的体现。与此相似的习俗,可谓林林总总,如立春吃春卷、立秋贴秋膘等。
  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二十四节气?实事求是地说,气候的变化会导致二十四节气实际效用降低。但是,二十四节气本身以及因其而生的民俗、民谚,已然成为文化,与我们的生活水乳交融。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因为有了二十四节气,就不再机械、单调、冰冷。每过十五天,生活这个舞台的背景,就会更换一回,或是鸟飞鱼跃,或是绿满窗前,或是天心月圆。杜甫曾写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倘若没有二十四节气,杜甫的幽微感受也就无由而生了吧。
  l.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
  A.“霜降吃柿子”“立春吃春卷”等民俗,蕴含了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这一道理,反映了中国人顺应自然的哲学观。
  B.创造和使用二十四节气,证明中国人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自然规律,为农业安全生产、获取最大收成奠定了基础。
  C.创造二十四节气时,先依据太阳的位置确定了“四立”“两分”和“两至”,再围绕农事确定了大暑、雨水、芒种等节气。
  D.节气的名称有的反映了气温变化,如小寒;有的反映了降水情况,如大雪;有的反映了物候现象,如惊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4分)    (    )
  A.二十四节气反映了气候现象与规律,中国古代农民可以将其与阴历、物候综合利用,来安排生产与生活。
  B.二十四节气的实际效用是有限的。导致它实际效用有限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地域差异,另一个是气候变化。
  C.在今天,虽然二十四节气实际效用有所降低,但是遵循二十四节气来规范、指导生活仍然是某些人的选择。
  D.物候是一种具有周期性特点的自然现象,桃花春天开放,燕子每年归来,海水每天涨潮落潮都是物候现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
  A.各个地区流传的有关冬小麦播种的农谚不同,证明了二十四节气反映的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气候规律,其他地区不可照搬。
  B.民俗、民谚是建立在人们长期实践的基础上的,是经验的沉淀和总结。它们或许有夸大的成分,但是也包含了不少合理成分。
  C.二十四节气不仅有实用价值,还有文化气息。古典诗歌中有涉及二十四节气的篇目,“露从今夜白”就提到了“白露”节气。
  D.“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说明,在未能掌握确切历法的时候,古代乡野农人可以依靠鸟类啼叫这一物候现象来把握时令。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小狗包弟(节选)
  巴金
  ①当时我已经处于半靠边的状态,傍晚我们在院子里乘凉,孩子们都劝我把包弟送走,我请我的大妹妹设法。可是在这时节谁愿意接受这样的礼物呢?据说只好送给医院由科研人员拿来做实验用,我们不愿意。以前看见包弟作揖,我就想笑,这些天我在机关学习后回家,包弟向我作揖讨东西吃,我却暗暗地流泪。
  ②形势越来越紧。我们隔壁住着一位年老的工商业者,原先是某工厂的老板,住屋是他自己修建的,同我的院子只隔了一道竹篱。有人到他家去“抄四旧”了。隔壁人家的一动一静,我们听得清清楚楚,从篱笆缝里也看得见一些情况。这个晚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