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道小题,约19520字。

  2017~2018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
  一、语言基础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裨益(bì)      付梓(xīn)     毗邻(pí)     叨陪鲤对(tāo)
  B. 胜饯(jiàn)    船舷(xuán)    模型(mú)     数见不鲜(xiǎn)
  C. 蓬蒿(hāo)     蜕变(tuì)     揩油(kāi)    锱铢必较(zī)
  D. 笃定(dǔ)      蕴藉(jiè)     酵母(xiào)   一曝十寒(pù)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字音辨析。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A项,付梓(xīn)——zǐ;B项,船舷(xuán)——xián,模型(mú)——mó,数见不鲜(xiǎn)——xiān;D项,酵母(xiào)——jiào。故选C。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 绣闼   弘扬   起讫   斩钉截铁   变本加厉   匪夷所思
  B. 笼统   濒临   鲲鹏   殚精竭虑   涸泽而鱼   苦心孤诣
  C. 联袂   膨胀   苍海   一蹴而就   变幻莫测   得鱼忘荃
  D. 妨碍   逃逸   躁动   趋之若骛   感恩带德   陈词滥调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字形辨析。此类试题解答时,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B项,涸泽而鱼——涸泽而渔;C项,苍海——沧海,得鱼忘荃——得鱼忘筌;D项,趋之若骛——趋之若鹜,感恩带德——感恩戴德。故选A。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件案子亏得法官_______,终于真相大白,洗刷了被告的冤情。
  ②他是我大伯的老邻居,大伯有几个孩子,谁几岁,谁的性格怎样,他都_______。
  ③国外某些势力不顾中国民意的反对,执意为台独分子做宣传,中方对这种险恶用心_______。
  A. 明察秋毫   了如指掌   洞若观火
  B. 了如指掌   明察秋毫   洞若观火
  C. 洞若观火   了如指掌   明察秋毫
  D. 洞若观火   明察秋毫   了如指掌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明察秋毫”,极言能敏锐辨别是非,观察细微,不受蒙蔽。“了如指掌”,形容对人或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好象指着掌上的东西给人看一样。“洞若观火”,比喻对事情看得十分清楚透彻。“洞若观火”偏重在观察彻底,“了如指掌”偏重在了解清楚。结合“这件案子亏得法官”“大伯有几个孩子,谁几岁,谁的性格怎样”“中方对这种险恶用心”分析可知,A项正确。故选A。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面对电商领域投诉激增的现状,政府管理部门和电商平台应及时联手,打击侵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B. 专业术语“断崖式”随着股票、房价、反腐等社会热点进入公众视野,并被拓展了使用范围,变成了流行词语,成为人们运用夸张手法的新宠。
  C. 《朗读者》中“朗读”重文字,“者”重人,两者的融合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从而感动于他们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
  D. 网络词语“刷朋友圈”表达的其实是“看朋友圈”的意思,“刷”这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看”的动作,加大了表达的趣味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成分残缺,在“伪劣商品”后面加上“的行为”;C项,结构混乱,“从而感动于他们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句式杂糅;D项,搭配不当,把“加大”改为“增强”。故选B。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5.下列文学常识和古代文化常识,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人的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因此又叫“别号”。例如陶渊明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欧阳修号“六一居士”,又号“醉翁”。
  B. “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
  C. 《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总集,共三十三篇,中国学术界通行的看法是内篇为庄子所著,外、杂篇可能掺杂了庄子门人和后学以及道家其他派别的作品。
  D. 契诃夫与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合称为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作为俄国19世纪末杰出的浪漫主义文学巨匠,契诃夫以对“小人物”命运空前的关注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项,“作为俄国19世纪末杰出的浪漫主义文学巨匠”错误,应该为现实主义。故选D。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诗书礼乐到钟鼎彝器,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素来为国人所津津乐道。然而一到谈及传统建筑,多数人不是一脸茫然,便是心怀遗憾。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本就不多,往往还被岁月剥去了光彩,有几分“土里土气”,相形之下,欧洲古建筑遍地开花,如风光片里古堡的坚固伟岸、教堂的华丽炫酷,让人如何与之一较高下?此言差矣。
  以中西古建筑最显著的对比,即材料上的土木和砖石为例。乍看之下,木质建筑简朴,易朽,扁平,似乎很难与巍峨高耸的石头教堂一争高下。有人把这归咎于古人的技术不行,或材料短缺。但事实上,中华大地并不缺石材,古代冶金技术的世界领先,石料开采加工的器具也更先进。同时,老祖宗们并非完全不用石料修筑,譬如陵墓,在他们看来,才是该用石头堆砌的。而从秦汉陵墓的空间布局、工程结构之精妙来看,早在那个时代,我们的砖石建筑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因此,对于砖石建筑,古人“非不能也,乃不为也”。就像中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