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小题,约7860字。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30分)
1. 在下面各句的空缺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风尚,人们在生活中 ▲ ,并在行动上追随效仿,自然会形成当时的一种文化趋向。
②王羲之酒后即兴而作《兰亭集序》,字体式样变化多端,笔画疏密有致,大小自由随性,尤其是全篇二十多个“之”字,个个 ▲ 。
③现在,杂志报刊市场竞争激烈,有些杂志为了吸引大家的眼球胡乱编造一些 ▲ 的消息,这些消息与真相往往相去甚远。
A. 耳闻目睹 别开生面 耸人听闻
B. 耳濡目染 别具一格 耸人听闻
C. 耳濡目染 别开生面 骇人听闻
D. 耳闻目睹 别具一格 骇人听闻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是产生雾霾的主要原因,静稳天气多、相对湿度大、吸湿作用明显等不利因素又扩大了雾霾的严重程度。
B.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就尹相杰吸毒案发表评论,文章称许多艺人甘愿自毁前程的原因,归根结底就是有钱有名太任性所致。
C. 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 “二十四节气” 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D. 中国高铁不仅运营规模大,而且还具有系统技术全面、造价低、建设速度快,成为 “中国速度” “中国制造” 的新名片。
3.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在古代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史上,孟浩然可谓名家。 ▲ , ▲ 。 ▲ , ▲ , ▲ 。 ▲ ,他的形象和经历代表着那个时代许多士人的共同命运和文化心态。
①隐逸情结使他倾向于后者
②他承先启后的诗歌创作丰富了中国诗歌的美学天地
③然而乡野诗人的身份和都城生活经历的特殊人生使他的隐逸具有不同于传统隐逸诗人的文化内涵
④在魏阙与山林的传统知识分子生存之路的抉择中
⑤在他身上集中体现着盛唐思想领域中的儒、道、侠并存的思想风貌
⑥他的出现使盛唐诗歌的天空出现了一颗璀璨的明星
A.⑥⑤④①③② B.⑥④⑤②①③ C.③①④⑥⑤② D.③④⑤①②⑥
4. 下列句子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
A. 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B. 你们每次来寒舍看望,都敬赠我这么多贵重的礼品,这倒让我感到十分不安。
C. 前几年搞房地产开发,我赚了一些钱,没想到亲戚朋友都来借光,让我难以应付。
D. 恭敬不如从命,先生远道而来,执意要收藏拙笔,我就只好献丑了,请多多雅正。
5. 下列各项中,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沁园春•长沙》的上片以 “看” 为领字,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极致纯粹、层次分明、广阔高远、生机勃发的秋景图。
B. 《相信未来》中,作者用 “涌向天边的排浪” 和 “托住太阳的大海” 分别与 “手掌” 和 “手指” 形成对喻,仿若天门中开陡然呈现阔大意境。
C. 《想北平》中,作者联系自己丰富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将北京和 “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 ‘历史的都城’” 相比较,从城市的整体结构、建筑格局、环境气氛、生活情趣等方面,历数北京的好处。
D. 《江南的冬景》第7段中,作者为微雨寒村的冬霖景象挥毫泼墨,借助想象的力量,在不经意的点染之间,一幅情调悠闲的水墨画就呈现在读者面前。
6.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绝:横渡
B.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迷惑
C. 纵一苇之所如 如:往
D. 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际:交会
7.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君子喻于义 喻:明白,通晓
B. 何时可掇 掇:拾趣,采取
C. 少无适俗韵 韵:本性,气质
D. 枉用相存 存:生存,存在
8. 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是(3分)
A. 蚓无爪牙之利
B. 句读之不知
C. 而今安在哉
D. 何为其然也
9. 下列各项中,对《红楼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女娲炼石补天所遗灵石在大荒山青埂峰,是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把石头带入红尘的。
B. 秦可卿的丧礼办得盛大之极,不仅各王公贵族亲来送殡,北静王等人还搭了祭棚来路祭,他还召见了宝玉,并送了他一串念珠。
C. 宝玉挨打之后,林黛玉第一个托着药丸来到怡红院 “探伤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