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2份。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卷面分值: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散文到底应在多大程度和多少距离之内接受、吸收诗歌,从而获得中国的诗性智慧,这是一个重要也是需要做出深入思考的问题。
  ②自古就有诗文相通的传统。以散文论,它一直离不开诗歌的影响与渗透,因而时时发出诗性智慧的光芒。晋代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像“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等,都是诗意浓都的写照。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像“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诗意与文心达到了高妙的契合。“五四”以来,鲁迅的《野草》、朱自清的《绿》、杨朔的《雪浪花》、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等都是以诗意擅长的佳作。
  ③近些年将散文中加入更多诗意成为一种风尚,有的作家做得相当出色,比较典型的是鲍尔吉•原野。他用诗的灵光和智慧点燃与照亮了散文之路,而且进入到自然从容的叙述之中。作者在《针》中这样写道:“像母亲领着孩子的手,针带着线穿过厚厚的棉花。”它在刀剪的家族里,也是一个女人,身后总带着牵挂。”可以说,由于诗性智慧的加入,散文走出了平面与刻板,有了灵光与深度,也获得了新的解放与开放。
  ④事实上,散文在不断获得诗歌助益的同时,也有逐渐被诗歌侵蚀的倾向,致使散文出现情感的失真乃至于虚假。最典型的例子是杨朔散文,他曾在《东风第一枝•小跋》中自豪地说:“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这条经验常被学界从正面理解杨朔散文的长处和创作秘诀。从诗歌与散文的联姻来说,这无疑是正确的;但从散文与诗歌应保持各自的本性角度看,这样的理论和方法又是值得商榷的。“将散文当诗写”极容易将诗的夸张、情与无节制带进来,从而造成散文情感的矫揉造作与文风的不自然,因为散文的最高境界是平淡,是绚烂之极后的归于平淡。
  ⑤在用中国诗性智慧进行散文写作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区分:一是“散文诗”与“诗的散文”。其实,“散文诗”是具有散文性质的诗歌,而“诗的散文”是带有诗意的散文;“散文诗”是分行的诗,“诗的散文”是不分行的散文。二是对诗化散文、诗性散文、诗意散文等不同提法进行辨析。不少人认为,在散文创作中,诗意越浓烈越好,越能代表散文的中国智慧,其实这样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散文可以富有诗意,也可以强调诗性和诗化,但要避免不加节制。
  ⑥总之,散文与诗歌完全可以相互借力,甚至可以在某些方面进行交叉和重叠,相得益彰。不过,“散文”与“诗歌”不是没有距离和边界,散文在向诗歌借鉴时,切不可过于随意,尤其不能简单地将“散文”当诗来写,简单地将散文进行“诗化”。
  (摘编自王兆胜《不能简单地将散文当“诗”来写》,2018年5月15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_____(3分)
  A.对散文应在多大程度和多少距离之内借鉴诗歌,从而获得中国的诗性智慧,本文没有给出明确的观点。
  B.散文的最高境界是平淡,是绚烂之极后的归于平淡,所以作者坚决反对将散文进行“诗化”的做法。
  C.“诗化散文”“诗性散文”“诗意散文”等虽然提法不同,但其实质是相同的,都散发诗性智慧的光芒。
  D.“将散文当诗写”应该谨慎,因为这样做极容易将诗的夸张、炫情与无节制带进散文,影响散文的情感和文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3分)
  A.第①段引出论题,即如何获得诗性智慧是散文创作一个重要且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B.第②③两段,例举以诗意见长的散文名家,说明将诗意加入散文已成为一种事实上的创作倾向。
  C.第④段以杨朔散文为反面典型的例子,用来证明“将散文当诗写”这种创作倾向是错误的。
  D.第⑤段指出用中国诗性智慧来写作散文时应该注意区分几个方面的模糊概念第⑥段总括全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3分)
  A.如果加入诗性智慧,照亮散文创新之路散文就可能走出平板,具有灵光与深度,并获得新的解放与开放。
  B.散文可以富有诗意,也可以强调诗性和诗化,在散文创作中,诗意越浓烈越好,越能代表散文的中国智慧。
  C.散文与诗歌可以相互借鉴,甚至可在某些方面进行交叉和重叠,其融通的结果往往就是散文诗或“诗的散文”。
  D.当下一些散文出现情感的失真乃至于虚假,原因之一是散文在不断获得诗歌助益的同时,逐渐被诗歌侵蚀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
  沈从文
  北京城什刹海南头,煤灰土新垫就一片场坪,白日照着。
  一个年过六十的老人扛了一对大傀儡走来,到了场坪,四下望人,似乎很明白这不是玩傀儡的地方,但无可奈何的停了下来。
  这老头子把傀儡坐在场中烈日下,轻轻咳着,调理着嗓子。他除了那对脸儿一黑一白简陋呆板的傀儡以外,什么都没有!看的人也没有。
  他把那双发红小眼睛四方瞟着,场坪位置既不适宜,天又那么热,若无什么花
  ……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体艺班)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卷面分值: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先秦儒家已形成比较立体、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
  这种思想首先体现为“乐”。孔子非常擅长在观察自然现象时对自身社会经验进行审视和升华,自然之道和其处世之道在某个合适的时间节点产生共鸣,从而引发孔子深层的思考,其生态情怀也在类似的体悟中逐渐浓厚。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让孔子得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样的结论。
  由“乐”而生“畏”。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在孔子看来,四季的轮回、万物的生长都有其运行轨迹和规律,这种力量非人力所能干涉,孔子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在这种感慨中毕现。荀子则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既然这种“常”的力量如此强大,非人力所能改变,聪明的做法就是顺应这种力量并对之合理利用,即荀子所讲的“制天命而用之”。那么,该如何“制”呢?荀子较为强调见微知著、因循借力、顺时守天、因地制宜。这种总结比起孔子体验式思维多了些理性,已试图对联系自然与人类社会的“道”进行理性阐释和总结。
  在此基础上,“推人及物”的思想就产生了。“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孟子生态道德的基础,“不忍心”推广于自然万物就成了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如果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是简单适用于人类社会的推恩思维,是简单的换位思考、推己及人,那么,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则已拓展为推人及物了。荀子也说:“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别之,别则有别,至于无别然后至。”他认为自然万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共性,有同质性;同时,根据某种特质,又可在共性的基础上区分差异,剥离出异质性。这种异质性基础上的同质性是推人及物的逻辑基石。
  在生态实践中,先秦儒者非常强调“时禁”与适度消费。孟子和荀子都注意到“时禁”的良好效益,可保证后续消费的“不可胜食”“不可胜用”。除了“时禁”,先秦儒者也意识到适度消费的重要生态价值。孔子主张“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在以传统工具和方法捕获猎物、适度消费和以“先进”工具和方法大量获取猎物、过度消费两者之间,孔子选择了前者,这和孔子“乐山乐水”的生态情怀是契合的。孟子也注意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费和连续性破坏已经严重超出自然的可承受范围,破坏了自然界生息繁衍的内在规律,使其自我修复能力失效,这样的过度消费当然会“无物不消”。
  (摘编自赵麦茹《先秦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先秦儒家生态伦理体系的形成既有实践中的感性体悟,也有思想上的理性总结。
  B.荀子对自然界“常”的力量认识深刻,他提出顺应自然并对自然合理利用的观点。
  C.孟子以“不忍心”为基础,形成自己从“推恩思维”拓展到“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
  D.孔子以传统工具和方法捕获猎物适度消费的主张虽消极却契合他“乐山乐水”情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段提出观点,文中重在论述并梳理孔子、孟子、荀子各自完备的生态伦理体系。
  B.文章论述先秦生态伦理思想时采用了递进结构,先“乐”再“畏”最后是“推人及物”。
  C.文章先逐层深入地论述先秦生态伦理思想,后自然引出第五段的“生态伦理实践”。
  D.文章通过综合几位先秦大儒的言论,勾勒出比较立体、丰富的儒家生态伦理体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的体验式思维方式没有理性思考。
  B.荀子认为自然万物有共性和差异,推人及物的逻辑基石是异质性基础上的共性。
  C.孟子赞成“时禁”并减少对自然的连续消费,以避免出现“无物不消”的生态灾难。
  D.先秦三大儒者都强调自然有其“天命”,认为人类应该顺其自然,不应过度消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光  荣
  孙  犁
  饶阳县城北有一个村庄,这村庄紧靠滹沱河,“七七”事变那一年,河滩上的芦草长得很好。那时候,东西北三面都有了炮声,国民党的军队和官员,整天整夜从这条渡口往南逃,还不断搔扰抢劫老百姓。
  这一天,原生在河滩上割满了草筐,忽听得有人叫他。他回头一看,是秀梅,秀梅低声说:“那道边有一个逃兵,拿着一支枪。”原生紧握他那镰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