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课件共12张,教学案约2060+1180字。第一课时内容。

  《赤壁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单  位:新建职中            姓  名:王晓丹
  【教材分析】
  1、本文是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第二课,属于山水游记类散文,注重情感和理趣的表达。
  2、在《赤壁赋》教学过程中应紧紧抓住“鉴赏”二字,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这也体现了新大纲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的要求。
  【学情分析】
  1、对于古代散文,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已经有一定的基础。
  2、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主动表达的能力,情感认知方面已经比较成熟,希望得到更多的认可,表现欲更强。
  【教学目标】
  1、运用引导学生诵读和鉴赏散文意象的方法,结合导学案中的写作背景,增强学生对苏轼情感起伏的体验;
  2、运用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感受苏轼旷达洒脱的人生哲学,从而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处世观。
  3、通过反复诵读,品味文学经典,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学习热情。
  ……
  《赤壁赋》导学案(第一课时)
  单  位:新建职中            姓  名:王晓丹
  【学习重点】
  1、在诵读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体会苏轼被贬后的心情起伏和乐观豁达的人生哲学;
  2、在鉴赏中培养学生通过散文意象把握作者情感的能力。
  【学习难点】
  通过小组协作学习,分析探索苏轼的内心世界。
  预  习  案
  1、了解本文写作背景。
  2、查一查 文体“赋”的知识,了解“赋”的基本特点。
  3、把握字音,准确诵读文章。
  壬戌       举酒属客     冯虚御风      桂棹        倚歌而和之
  嫠妇       愀然         相繆          酾酒        横槊         匏樽            
  4、反复诵读,在文中找出典型的散文意象,感受它们的意境及象征的情感。
  5、诵读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想想自己为什么喜欢它。
  6、体会作者通过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感?情感有变化吗?
  课  堂  探  究  案
  第一课时:在诵读和意象鉴赏中体会作者情感及其变化
  1、“水”“月”之境营造了什么氛围?苏轼心情如何?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