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2930字。
秘密★启用前
2018-2019学年湖北名校大联考阶段性测评(一)
语文试题
整理制作:青峰弦月工作室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习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充分尊重广大农民意愿,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把维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广大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对当前“三农”工作作出的崭新战略部署。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如何汇人才、聚人气、凝人心,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充分发挥亿万农民群众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唤醒亿万农民群众的主体意识、建设意识与角色意识,增强农民群众对乡村振兴的归属感、责任感和认同感,使愿意留在乡村的农民群众安得下心、稳得住脚、干得成事,是乡村振兴战略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乡村是亿万农民群众的故土家园,只有广泛动员农民群众积极参与的乡村振兴,才符合党和国家的发展宗旨。在全面乡村振兴过程中,要发挥农民群众在创业兴业中的主体性,充分保障农民群众参与经济活动的权利。乡村土地经营制度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制度,发挥农民群众在乡村经济活动中的主体性,必须要保障农民对土地、宅基地的权利。建立农民群众自主参与乡村经济活动的内在机制,让农民群众有充分的经济活动话语权,推进以家庭经营为载体的“小农户、大产业”的乡村经济活动发展模式,引导农民群众兴业创业,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实现民富业旺。
村民自治是村民直接参与乡村治理的有效载体,有利于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乡村振兴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有效领导与科学规划,但行政性指令不能代替民主化协商。基于此,在乡村治理过程中,要积极为农民群众提供表达利益诉求的多元化渠道,培养农民群众的话语表达意识,引导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规划的制定与推行。要在乡村治理体制建设中更多地融入“情治”要素,发挥乡贤文化在乡村治理中的“情治”功能,使他们以自身的学识、技艺、经验、专长及修养反哺桑梓,以文化道德力量教化乡民、温暖故土,营造乡村振兴发展的乡情氛围,实现乡村治理过程中法治、德治、自治与情治的有效融合,使农民群众带着感情参与乡村治理、建设与管护的整个过程,激发他们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归属感。新型乡村治理体制的构建,不能机械地将现有的城市治理体制向乡村延伸,要注重与乡土文化传统的对接,让新时代的乡规、民约内化为新的乡村礼俗文化,使乡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发挥其独特功能。
乡村文化建设是一篇大文章,需要不断释放农民群众在移风易俗中的主体性,实现良好家风、文明乡风、淳朴民风在乡村振兴中潜移默化的作用。实施乡村文化振兴,开展乡村移风易俗行动,使亿万农民群众“脑袋富”,一方面可发挥乡规民约、族规家训等的良好约束作用,另一方面也可引导农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使亿万农民群众由内心生发出热爱家乡、心系乡土的热忱,不断转化为振兴乡村的强大正能量。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8年05月14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振兴乡村的宗旨,就是要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广大农民群众共同富裕。
B.农民对乡村没有归属感,振兴乡村没有内生动力,这是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主要问题。
C.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应以村民自治为载体,在乡村治理中要发挥乡贤文化的作用。
D.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是让村民富裕后,通过移风易俗,“脑袋”也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立足于“三农”工作新战略,作者提出了“乡村振兴要激发农民群众的内生动力”的观点。
B.文章论证了建立内在机制保障农民权利的必要性,指出这是激发农民内生动力的基础。
C.文章采用对比论证手法,肯定了“情治”在激发农民乡村振兴过程中归属感的重要作用。
D.作者把乡村文化建设比喻为作文章,并从两个方面论证了实施乡村文化振兴的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农民群众在乡村居住没有安全感,这是当前乡村振兴战略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B.乡村振兴规划的制定与推行,要有农民的直接参与,保障农民充分的经济活动话语权。
C.构建新型乡村治理体制,要注重与乡土文化传统对接,以新的乡村礼俗文化营造乡情氛围。
D.振兴乡村战略不是要把乡村建设得跟城市一样,所以不能简单照搬城市治理体制。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仁者之心
张晓林
清早起来,范希文搬一个小木板凳,去院子里的那棵槐树下弹琴。槐花已经开了,一串一串挂满枝头。坐在槐树下,槐花的清香让人陶醉。这样的心境,最适合弹琴。
琴声在槐花间穿越。槐花和着琴的旋律开始舞蹈。这个时间,范希文的妻子李氏开始下厨做饭。李氏对这支曲子再熟悉不过了,这些年来,她都是听着这支曲子做早饭的。这是一支名叫《履霜》的曲子,是她手把手教给丈夫的。范希文只会弹这一支曲子,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