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3340个字。
2017-2018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一中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1. 小明顺利地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对此,下列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
A. 小明发微信给老师:“老师:我考上大学了,感谢恩师多年的栽培。”
B. 小明父亲发短信向亲朋报喜:“犬子顺利考上大学,多谢大家关心!”
C. 小明对前来祝贺的李叔叔说:“叔叔,您的到来使我家蓬荜生辉”
D. 好朋友王勇对小明说:“恭喜你,改天我一定莅临你家当面祝贺。”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2.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①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②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李白《______》)
③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④______,应傍战场开。(______《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⑤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⑥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⑦______,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⑧______,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______,不亦君子乎?(《学而》)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3.0分)
3.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谁染枫林醉①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以形象、明快、洗练的语言,勾勒出层林尽染、枫叶流丹的画面,并吟诵出“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千古绝唱。
②为什么晚秋的枫叶会变得满山锦绣、遍地彩霞呢?宋人杨万里有诗云:“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说是枫叶在一夜间偷饮了“天酒”而“醉”成了红色。这虽然为枫林红叶增添了几分神秘和浪漫,但并没有道出枫叶变红的确切道理。
③到底“谁染枫林醉”呢?现代科学认为,植物叶片的颜色取决于其中所含的色素物质,如叶绿素、叶黄素、花青素、胡萝卜素等等。这些色素物质往往会随着植物成熟期的不同和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从而呈现出各自具有鲜明特征的颜色。叶片中含有较多叶绿素时就会呈现绿色,含有较多叶黄素时就会呈现黄色,而含有较多的花青素时则会呈现紫、蓝、红等不同的颜色。这是因为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植物色素,独特的化学结构使其颜色多变。花青素的基本结构母核是花色基元。由于其中的氧原子是4价的,所以它和它的衍生物具有碱的性质,即能够与酸性物质作用生成盐;而花青素又是花色基元的羟基取代衍生物,因而,它又具有酸的性质,即能与碱性物质作用生成盐。花青素的这种结构特点决定了它具有随介质pH值改变而改变结构并从而改变颜色的可能性。试验证明,花青素在酸性介质中呈现其表征的红色。而枫树的叶片细胞液呈现酸性,春夏季节由于枫叶中一般只含有叶绿素而不含有花青素,所以此时的枫林还是郁郁葱葱的绿色;可到了深秋季节,由于气温骤降,光照减少,使得叶片内光合作用制造的淀粉不能完全适合叶片,这样就造成叶细胞内糖分的积累,从而促进了花青素的形成。由于枫叶细胞液的酸性环境,花青素呈现红色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④“霜叶红于二月花”体现了“枫林红叶”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统一。如果你一旦置身于枫林之中,一定会为祖国的大好河山所陶醉,并为“霜叶”抗严寒傲霜雪的生机和力量而感动。(选自《语文报》,有删改)(1)第(2)节中,杨万里的诗并没有“道出枫叶变红的确切道理”,作者为什么还要引用这两句诗?从文中可以看出枫叶变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植物色素,其结构特点是什么?
(3)枫叶中的花青素是如何形成的?(不超过50字)
(4)大自然中的植物呈现出万紫千红的景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①现代科学认为,植物叶片的颜色取决于其中所含的色素物质,如叶绿素、叶黄素、花青素、胡萝卜素等等。
②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以形象、明快、洗练的语言,勾勒出层林尽染、枫叶流丹的画面,并吟诵出“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千古绝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