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3份。

  2018秋季期中考试高一国2
  语 文试卷
  (全卷满分:150分  完成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歌词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和发展变化真可以称得上是波澜起伏、一波三折。
  据说,在人类还处于蒙昧阶段的时候,唱歌就作为一种本能的娱乐方式出现了。千辛万苦弄到只小野猪大野牛,终于有肉吃了,别急,篝火晚会先。《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篇》: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
  歌词还有一项重要的职能——劳动监督。《淮南子》中称: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大家一起抬一块巨大无比的木头,前面的人有节奏地喊着号子“嗨哟”,后面的也紧跟着喊“嗨哟”。大家一起用力,发扬蚂蚁搬山的精神,同时谁也别想偷懒。
  歌词与诗最早是难以区分的,但是,当“诗”明明白白还是“歌”的时候,它的地位绝对是高得让人没话说。所以孔夫子就教导人们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诗礼并举可见其意义重大,不掌握两首流行歌词,就没法开口与人交流,那也就没法在社会上混了。
  歌词发展史上最重要、最关键的阶段,是由政府出面正式成立了皇家音乐学院——乐府。有人将其归功于那位会唱歌的皇帝——汉武帝,他创作的《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在当年也是唱红大江南北的。但乐府的首创权确实不属于他,出土的秦朝乐器上就已经刻有乐府字样。只是汉武帝的乐府正式明确了它作为歌词收集兼创作中心的职业化趋势。
  后世皇帝中“最佳歌词创作者”的桂冠恐怕非南唐后主李煜莫属了,现今传下来的为数不多的数十篇歌词,可以称得上篇篇佳作,字字珠玑。
  到了宋代,歌词创作更是盛极一时。但不知怎么回事,它怎么搞都弄得不像正经行当。词甚至一度沦落为厕所文学,据说欧阳修《归田录》记载,宋初有个叫钱惟演的人只有在如厕时才读词。显而易见,这词的地位眼看着是每况愈下了。至于作者,柳永因一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而被皇上赐了“且去填词”,不得不去当了专业的歌词创作者。黄庭坚的“淫词艳曲”被人责为要下“阿鼻地狱”,秦观的小词被讥讽为“娘娘腔”。到了清代,受乾嘉考据派的影响,这种小词也被人赋予了“微言大义”,把宋人好不容易找出来的一块轻松地弄得又紧张起来,把好端端一个可以自由自在地高唱“我爱你,你爱我”的场所政治化了。
  今天的宋词读者绝大多数正是冲着宋词那副“不正经”的腔调去的,而那些“不正经”的腔调,上有《诗经》的“郑卫之风”顶着,下有元曲垫着,倒是那位“奉旨填词”的柳三变,他的那句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真正说出了宋词的关键——风情。如果没有了风情,宋词的吸引力恐怕要大打折扣了。
  (选自侯皓元《宋词是黄昏的窗棂》)1.下列关于“歌词”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唱歌作为一种本能的娱乐方式,在人类还处于蒙昧阶段的时候就出现了。
  B、在劳动的时候,歌词还有一项特别重要的职能,就是劳动监督。
  C、在歌词发展史上,最重要的阶段是由政府出面正式成立了皇家音乐学院——乐府。
  D、孔子的“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说明了诗礼并举的重大意义。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唐后主李煜可谓是皇帝中的“最佳歌词创作者”,其词称得上篇篇佳作,字字珠玑。
  B、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记载的钱惟演如厕读词的故事,说明了人们对词的喜爱。
  C、宋词最吸引人的是风情,如果没有风情,那宋词的吸引力恐怕就要另当别论了。
  D、到了清代,轻松的小词被赋予了“微言大义”,变成了“政治化的场所”。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乐府作为歌词收集兼创作中心的职业化趋势,在汉武帝的乐府之前就开始了。
  B、乐府的首创权不属于汉武帝,但他创作的《秋风辞》在当年却唱红了大江南北。
  C、在宋代,歌词创作盛极一时,词的地位却是每况愈下,甚至一度沦为厕所文学。
  D、柳永、黄庭坚、秦观都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但在当时却都不被人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郝浴,字雪海,直隶定州人。少有志操,负气节。顺治六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时张献忠将孙可望、李定国等降明,据川南为寇,师讨之。郡县吏率军前除授,恣为贪虐。浴至,严约束,将吏始敛迹。
  ……
  2018年秋季期中考试高一华文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I卷
  一、基础知识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面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衰草   熬煎   篱笆   殒身不恤
  B.攒射   惩创   做揖   浸渍  
  C.尸骸   桀骜   惨淡   恶耗
  D. 喋血   深味   羽翼   说慌成风     
  2.下面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学校有绿草如茵的操场,同学们特别喜欢在操场上踢足球。
  B.小王坐在那里摇头摆尾,得意地谈着自己的文章。
  C.有的人为了利益里通外国,有的人为了国家舍生忘死,我们青年学生应该学习后一种人。
  D.他性格懦弱,做起事来总是墨守成规,从来不敢越雷池一步。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她非常喜欢老舍的小说,对老舍的《骆驼祥子》曾反复阅读,一直被翻得破烂不堪,只好重新装订。
  B.在奥运会举办前夕,有流言说俄罗斯举重队爱用禁药是早有预谋的。
  C.在那些父母性格温和的孩子身上,往往笑容更多,看待世界也更加宽容。
  D.这个单位职工福利好,收入高,每月工资至少六千八百元以上。
  4.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 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被称为中华“民族魂”。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C.巴金,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他是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1982年获“国际但丁文学奖”。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 “世家”、七十“列传”五部分组成,共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
  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张良出,要项伯。               B. 距关,毋内诸侯。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窃为大王不取也!
  6.下列句子中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A.沛公居山东时                   B.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D.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7.下列句子中不存在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沛公军霸上                       B.吾得兄事之
  C.项伯杀人,臣活之                 D.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8.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另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大王来何操                   B. 沛公安在
  ……
  2018年秋季期中考试高一年级
  语文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8页。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艺是一种表现而不是一种卖弄。表现的理想是文情并茂,“充实而有光辉”,虽经苦心雕琢,却是天衣无缝,自然熨贴,不现勉强作为痕迹。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像一个大家闺秀,引人注目而却不招邀人注目,举止大方之中仍有她的贞静幽闲,有她的高贵的身份。
  艺术和人一样,有它的品格,我们常说某种艺术品高,某种艺术品低,品的高低固然可以在多方面见出,最重要的仍在作者的态度。品高的是诚于中,形于外,表里如一的高华完美。品低的是内不充实而外求光辉,存心卖弄,像小家娼妇涂脂抹粉,招摇过市,眉挑目送的样子。
  文艺的卖弄有种种方式。最普遍的是卖弄词藻,只顾堆砌漂亮的字眼,显得花枝招展,绚烂夺目,不管它对于思想情感是否有绝对的必要。从前骈俪文犯这毛病的最多,现在新进作家也有时不免。
  其次是卖弄学识。文艺作者不能没有学识,但是他的学识须如盐溶解在水里,尝得出味,指不出形状。有时饱学的作者无心中在作品中流露学识,我们尚不免有“学问汩没性灵”之感,至于有意要卖弄学识,如暴发户对人夸数家珍,在寻常人如此已足见趣味低劣,在文艺作品中如此更不免令人作呕了。
  过去中国文人犯这病的最多,在诗中用僻典,谈哲理,写古字,都是最显著的例。新文学作家常爱把自己知道比较清楚的材料不分皂白地和盘托出,不管它是否对于表现情调、描写人物或是点明故事为绝对必需,写农村就把农村所有的东西都摆进去,写官场也就把官场所有的奇形怪状都摆进去,有如杂货店,七零八落的货物乱堆在一起,没有一点整一性,连比较著名的作品如赛珍珠的《大地》,吴趼人的《二十年来目睹之怪现状》之类均不免此病,这也还是卖弄学识。
  第三是卖弄才气。文艺作者固不能没有才气,但是逞才使气,存心炫耀,仍是趣味低劣。像英国哲学家休谟和法国诗人魏尔兰所一再指示的,文学不应只有“雄辩”(eloquence),而且带不得雄辩的色彩。
  “雄辩”是以口舌争胜,说话的人要显出他聪明,要博得群众的羡慕,要讲究话的“效果”,要拿出一副可以镇压人说服人的本领给人看,免不掉许多装模作样,愈显得出才气愈易成功。但是这种浮浅的炫耀对于文学作品却是大污点。一般文学作者越有才气,也就越难避免炫耀雄辩的毛病。
  从前文人夸口下笔万言,倚马可待,文成一字不易,做诗押险韵,和韵的诗一做就是几十首,用堂皇铿锵的字面,戏剧式表情的语调,浩浩荡荡,一泻直下,乍听似可喜,细玩无余味,这些都是卖弄才气,用雄辩术于文学。爱好这一类的作品在趣味上仍不很高。
  选自朱光潜《文学上的低级趣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艺术有品格。品高的艺术通常追求内在的充实而不 “外求光辉”。
  B.现在新进作家在写骈俪文时也爱犯卖弄辞藻的毛病,只顾堆砌漂亮的词眼。
  C.文艺工作者要有学识,但是这种学识体现在文艺作品中,要无形,不漏痕迹。
  D.文学作者越有才气,就越喜欢炫耀雄辩,并以此显示出一副可以镇压人说服人的本领。
  2、下列对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二段主要从作者的创作态度方面提出文艺的特点是“表现而不是卖弄”,并分别对“表现”和“卖弄”在文艺中的体现做了形象的阐述。
  B.从第三段起,作者重点论述“卖弄”。文章分别列举了文艺作者卖弄的几个层面,论证条理清楚。
  C.举例论证是本文突出的论证方法。比如,用“大家闺秀”论证品高的艺术品,用“小家娼妇”论证品低的艺术品,说服力强。
  D.本文论证语言生动形象,论证方式多样,说理深入浅出,增强了阅读兴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引人注目却不招邀人注目,就在于它不卖弄,不做作。
  B.如果对作品思想感情的表达有必要,那么,辞藻绚丽夺目也是无可非议的。
  C.作品中用典也是作者卖弄学识的体现,跟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D.文艺作品中,卖弄是作者创作态度的一种体现,卖弄的作品,艺术品位不会很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水袖之痛
  肖复兴
  胡文阁是梅葆玖的徒弟,近几年名声渐起。作为梅派硕果仅存的男旦演员,胡文阁的声名无疑沾了梅派的光。当然,他自己很努力,唱得确实不错。六年前,我第一次看他的演出,是在长安剧院,梅葆玖和他前后各演一折《御碑亭》。坦率地讲,说韵味,他还欠火候,和师傅有距离;单说声音,他要比师傅更亮也更好听,毕竟他正当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