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28张。附带教案。本课件为粤教版稀有课件。非常符合教材课型安排,既实用又符合新课标要求进行适当的拓展。
《春之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意识流小说的特点。
2、理解小说的主题。
3、掌握小说的结构——心理结构、时间结构。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和写作背景简介
王蒙, 1934年生于北京,原籍河北省。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开始作共青团的领导工作。曾用笔名阳雨。1953年写成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因发表“干预生活”的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引起轰动,1957年因这篇小说获罪被划右派,1979年平反。1957年到1962年先后在北京郊区劳动和在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任教。1963年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在伊犁地区长期生活。1979年回北京,为中国作协北京分会驻会作家、北京作协分会副主席,现为《人民文学》主编。几年来,他发表了大量文学作品,其中《最宝贵的》、《悠悠寸草心》、《春之声》三篇短篇小说和《蝴蝶》、《相见时难》两部中篇小说,分别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有广泛的国际声誉,曾获得意大利的蒙德罗文学奖和日本创作学会的“和平文化奖”等。他的创作一直求变求新,经常领风气之先。   
二、基本解读
王蒙被称为“最新文艺思潮的代表作家”。《春之声》是王蒙借鉴“意识流”创作手法的代表作。
1、什么叫意识流、意识流小说
确切地说,意识流是心理学家们使用的一个短语。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
詹姆斯创造的,指人的意识活动持续流动的性质。詹姆斯认为,人类的思维活动并不是由一个一个分离的、孤立的部分组成,而是一条连续不断的、包含各种复杂的感觉和思想\"流\"。
小说中的意识流,就是以人物的意识活动为结构中心,围绕人物表面看来似乎是随机产生,且逻辑松散的意识中心,将人物的观察、回忆、联想的全部场景与人物的感觉、思想、情绪、愿望等,交织叠合在一起加以展示,以"原样"准确地描摹人物的意识流动过程。  
2、意识流小说的特点:常常是以当时正在进行的事件为中心,通过触发物的引发,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射又收回,经过不断循环往复,形成一种枝蔓式的立体结构。在意识流小说中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最常用、最重要的技巧主要包括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时空跳跃、旁白等。(意识流小说中的蒙太奇的运用指的是作者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